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2 12:14:29瀏覽812|回應11|推薦66 | |
今天去 Montclair博物館 巧遇老師帶孩子(約小學一二年級)也去 站在旁邊 聽老師如何來教小孩看畫展 老師提出的問題 都很啟發性 一題一題的抽絲撥繭讓孩子思考 用其豐富的想像力回答 但注意到 有些孩子不聽問題 手老是舉起來 有時老師點了舉手的人 也答非所問 支吾其詞 也就是根本可能是不知道 只是先舉手再說 有些當然答的很有條理 但不管如何 在這問與答之間 孩子都是靜靜的聽著別人敘述 好似沒有不耐煩
其實讓我想到 自己的成長過程 很不習慣問與答的學習方式 首先覺得要舉手提出問題 就需要勇氣 不容易 若要回答 那也是心中不停的打鼓 總覺得答的要漂亮 言之有物 因此經常也是躊躇不前 沒有十足的把握 絕不輕易妄動 現代的教育 鼓勵積極態度 於是不管有沒有 先強到機會再說 也就是回答時 並不一定是已有腹稿 而是邊說邊想 在此情況 有時就會答的 2266 今天看到多次都是此情形 而老師也沒潑冷水 有時還得幫其自圓其說 但有一個情形 覺得是很寶貴的 就是不答的人學著 聆聽 從小孩子就能有此練習是很寶貴的 是一種尊重 舉手提出問題 對受傳統教育的我們已是不容易 還有 舉手回答問題 是不是一定要有答案呢 或是當有萬全的把握才舉手 你說呢
那年 突然有一天接到學校老師 要兒子去參加數學跳級考試 可是心想 那有四年級的下學期開始在考的 這其中一定是另有蹊蹺 就打電話問了老師 她語重心長的告訴我 她無法忍受我的兒子數學在她班 原因是 他時常舉手 揭發她的錯誤 讓她倍感尷尬 所以就在莫名其妙的情形下 兒子被跳到六下的數學 剛開始因年紀與同學有差距 況且他必須自我學習把跳掉的那一大段補上 老師特別要他坐在最中間 老師面前的位置 自此很乖 不再問問題 看起來是好的 但他就不再是那麼會是舉手答問題或問問題的人 真是需要點智慧來思考一下 這是怎麼回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