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會觀察-台灣還有多少日月光
2013/12/17 17:33:15瀏覽87|回應0|推薦0

2013-12-17 01:23 中國時報 【楊永年】

     繼日昨「國際知名高科技」日月光高雄K7廠爆發偷排有毒廢水案例,日月光桃園中壢廠又發現類似偷排問題。最近的發展,可能讓很多人以為,只有日月光會偷排「有毒」廢水。然而,不論從新聞媒體報導,或從筆者過去參與觀察「台南環境結盟」機制運作;都清楚的說明,日月光不是第一件,也可能不會是最後一件;例如彰化縣、花蓮縣、桃園縣都陸續傳出有毒廢水汙染事件。讓人懷疑,台灣到底還有多少日月光?因為很多高科技廠(其實也含傳統產業),製程多必須使用化學藥劑,而且處理過程通常必須額外耗費龐大成本。具體而言,除了日月光,可能還有許多類似日月光的工廠仍在偷排有毒廢水,只是因為沒有遭檢舉曝光,或因目前環保機制不夠健全,使得環境汙染仍在繼續中。

     例如,近10年前,台南環境結盟(其成員或參與者包括台南地檢署,台南縣市環保局與警察局,再加上環保團體)就因不肖業者排放有毒廢水與廢棄物汙染問題嚴重,所以經常合作找尋偷排(有毒)廢水或廢棄物的元凶。雖然當時台南地檢署與環保團體「積極緝凶」,但許多業者仍和檢警與環保團體玩「捉迷藏」遊戲;有些不肖業者不只和當地「政治人物」或黑道人士結合,還會選擇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進行偷排廢水與廢棄物的動作。例如在深夜時分,以私設之暗管進行排放;或以油灌車載往不特定或隱密地點排放,以逃避檢警與環保團體的「追緝」。因此,有時環境結盟機制也難將不肖業者繩之以法。但卻因環境結盟持續努力,使得這些不肖業者,不敢明目張膽的排放有毒廢水;甚至迫使有些業者乾脆跑到鄰近(無環境結盟)縣市偷排的現象。

     問題的徵結點在於,台灣沒有建立如台南環境結盟的公開透明與監督機制,讓業者認為有機可乘,或根本就視台灣環保機制為無物。因為類似偷排有毒廢水事件,不可能全靠環保局(或環保署)去查緝、處罰。而得要靠業者自覺、環保團體的監督(當然前提是環保團體也有能力監督),以及業者廢水排放透明機制的建立。當然,環保透明機制建立的最重要基礎仍在「科學證據」;如果沒有具體的科學(有毒化學物質)證據,業者當然會反抗到底,甚至可能提告,或我們無法將真正汙染的元凶找出。而科學證據的找尋不一定只靠政府,甚至可以讓環保團體發揮功能。

     例如發生於200812月的高雄大寮空汙事件,雖然大發工業區1個月內發生4次空汙,結果還是沒有找到真正的元凶,主因即在於科學(汙染)證據薄弱。雖然後來分析出有毒氣體的化學物質,但因監測不完整,加上廠商基本資料不足,仍無法判定汙染元凶。此案發生過後,政府相關單位已建立一套完整的鑑識與監視機制;但是否有推廣到所有工業區,或同時建立公開透明的環境結盟或監督機制,同時鼓勵環保團體參與監督或蒐證,仍值得進一步瞭解。

     綜言之,我們都不希望未來還會有類似日月光廠的事件發生。在此前提下,環保機制的建立就相當重要。其內涵包括持續對各溪流與臨近海洋水質的監控與檢驗;同時得要求業者也得建立廢水(廢棄物)公開透明機制(含鼓勵員工向外檢舉),甚至亦可鼓勵民間(環保團體)參與,並和政府(含地檢署)作緊密連結,我們的環境保育才會有救。

     (作者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99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