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民進黨的兩岸之路
2010/12/13 02:05:26瀏覽209|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13 00:03 作者:本報訊

  民進黨在五都選後,由黨主席蔡英文宣示將以參選新北市長的選舉結餘款,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成立智庫,強化中國政策論述,主動面對兩岸關係,以免「不懂中國」、「沒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標籤,在下一次選舉中,再次成為國民黨主攻的標靶、民進黨的罩門。我們欣見蔡英文企圖擺脫深綠基本教義派的綁架,不再背向中國,或者只是國族主義的情緒對立,希望正面處理中國政策及論述,也嘗試與中國交流。

  然而,從近來3個事件觀察,卻讓人不敢樂觀。首先是洋華光電「假研習、真工作」非法引進陸勞,民進黨主打的仍是馬英九賣台、跳票,強調中國勞工搶走台灣勞工的飯碗,但是非法引進陸勞其實令兩岸勞工皆受害,台灣勞工被搶走飯碗的同時,中國勞工也由於資方走法律漏洞而在毫無保障的情況下工作,勞動條件更是低劣。蔡英文對此,沒有表示意見,任民進黨政治人物永遠只敢講「一半」,站在公平正義、關懷中下階層而同時聲援中國勞工的「另一半」消失了。

  其次,劉曉波因為身陷中國黑牢而無法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縱使民進黨有少數政治人物發言聲援,不過消費劉曉波以修理中國的成份,遠比實際聲援者多,況且也沒有任何靜坐、遊行或連署等行動。蔡英對此,再次噤聲,這不僅是劉曉波,而是對中國民主化及社會追求公平正義運動的噤聲,如果說國民黨高舉的「穩定、繁榮」兩面旗幟,是為了討好大財團和中國官方,那麼民進黨標榜的「主權」和「民主」的實質內容為何?應該是現階段處理兩岸問題時,必須以具體政策和論述來填充。

  第三是對五都選舉結果的詮釋,以公共政策取代藍綠對抗的路線,在「一邊一國連線」的批判下,沒有看到強烈的回應。當然,這不一定要蔡英文以黨主席的身份回應,可是由於她在前述兩事件的無聲,致使民進黨內依然無法創造出回應的氛圍,似乎這條路線只能做、不能說,在論述上仍以「一邊一國」才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蔡英文應該明白,大張旗鼓的成立智庫研究中國政策,中國沒有理由捧場,因為檯面上的交流已經有國共論壇,公開與這個智庫互動,豈不是平白幫了民進黨?民進黨要讓中國買單,就必須先充實「主權」和「民主」的內容,在台灣贏得中小企業、中南部及中低收入戶「三中」選票;在中國贏得民間支持。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6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