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柯文哲主義」的危機/周偉航
2015/04/01 22:35:15瀏覽260|回應0|推薦0

2015-04-01 10:14:19 鳴人堂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夫人陳佩琪,日前提到柯文哲看棒球時都「只看結果」,不注意比賽過程。這一則花絮新聞,突然讓我想通了某些事情。

  雖一再失言,柯文哲執政百日的民調滿意度仍穩定攀高,許多人認為「柯文哲主義」已獲民意支持,可以靠著這鼓氣繼續向前衝,甚至壓過議會的反對力量。批判者們則對這類數據感到大惑不解,仍一再強調柯文哲的「保守主義」或「威權主義」的成份,必然會導致悲劇,只是百姓不懂這點。

  我一開始也不太確定柯文哲到底屬於什麼主義,但陳佩琪的「結果論」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我認為,柯文哲不過就是投一般市民大眾的喜好,「柯文哲主義」就是「小市民主義」,小市民喜歡什麼,他就搞什麼,也不見得是威權或保守,一切都是「隨喜」。

  和其他的民粹主義者的差別在於,柯文哲還添上了「結果論」的成份,這使得柯文哲主義有了實質的內容。有種近代倫理思潮非常接近這種想法。

  這種被稱為「效益主義」(過去譯為功利主義)的流派認為,「能替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效益的行為,就是對的」,他們稱此為「效益原則」。他們認為事情的成敗善惡,完全看其結果,而行為結果都可以化為數字計算,考量其成本和效益,評估是否對最大多數人有利,就可以得知該不該做。

  就算沒學過效益主義理論,多數人在思考公共建設時也會自然依此原則做出判斷。柯文哲也是這樣的「普通小市民」出身,也採取了這判斷理路。算出來對大家有好處,就幹吧。

  所以公車專用道要不要拆,就數據拿出來算一算,確定有利,就拆。砍這個交通費能省錢,就砍。那個救災指揮車沒用,就換掉重買。他的市政府充滿了數字,而主要的效益受惠者,則指向「非特定」的一般市民大眾。

  「效益原則」有很強的說服力,一看就能理解,大眾也自然接受,「合情合理」。所以「效益主義」是最棒的政治哲學理論囉?

  當然不是。效益原則推展到極端,會出現嚴重的反效果。這也是效益主義於當代不再為主流理論的重要原因。

過度簡化價值的種類

  就科學上來看,許多事物可以量化為數字,甚至量化為特定金額,但人類社會還是存在許多不可量化的價值,像是道德與美學價值。硬去量化所有的事物,我們將會遺漏許多人生細節,就像企圖以錢來購買幸福一樣,必然會有所失落。

  想想他的外籍配偶進口論。「不是已經進口三十萬人了嗎?」數字擺出來,好像很科學、客觀,但大家都知道這話還有一些數字以外的歧視問題,而這些問題才是重點。

  柯文哲經常覺得「他不懂」「無法體會」某些人的主張,也就代表這類不可量化價值的相對性。他在人文素養方面和學界、藝文界、社會運動界存在不小落差,也就突顯出其只重視量化價值的局限。

忽略分配的方法

  要替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效益,但這效益創造出來之後,該優先分給哪些人?像是柯文哲目前拼命創造社會住宅的戶數,但這些房子該怎麼分?分給誰?

  比起「創造利益」部份,這些分配的原則需要更多的關注和討論,因為當前大家關注的其實是分配正義。柯文哲在這方面說得不夠多,是以對於社會住宅,貧困的年輕人是「個個有興趣,人人沒把握」。只單純以「我計劃創造多少戶數」來回應分配正義的要求,並未對應到問題本身。

只關注多數,容易採用壓迫少數的作法

  目前柯文哲壓迫的是過去的政商複合統治集團、炒房者、古怪的意識形態團體,以及一些不肖官員,所以人人叫好。

  但任何的政策都可能造成他人的損失,每位小市民在將來都可能因為某種條件而被列為「犧牲者」。像是「機車族」、「公車族」、「Youbike使用者」「外食者」、「攤商」、「宗教團體」,隨著政策打擊面越廣,民氣越強,這種搜索「社群敵人」,強逼其讓利的作法,遲早泛及所有的相對少數。

  這也是某些人批評柯文哲是「納粹」(納粹一開始是壓迫猶太人,最後壓迫各族群)的原因之一。

  就以上看來,效益主義千瘡百孔,那柯文哲不就是個君、台北市不就完蛋了嗎?

  也沒這麼悲觀。效益主義之所以會出問題,往往是因為推廣過度,超過極限而產生「門檻效應」,造成負作用。在大多數狀況下,效益主義是解決公共事務爭議時的簡便方法,只要提供充份的資訊,進行全面溝通,這可以是種良性的思維模式。

  因此重點就在於掌握「門檻」。

  在只看到可量化價值的狀況下,社會大眾會在有限資源中進行零和遊戲,一方的所得,必然會是另一方的損失。只要將資源從「少數」人搬到「多數」人的手中,柯文哲就可以獲得民意肯定,而在「門檻效應」發生前把自身的民氣推到高點。

  而要維持高檔,避免由高點跌落、腐化,有兩種方法。

  其一,人一爬高,很容易沉醉其中,因此「拿捏尺度」不能只靠柯文哲的自我覺察,而是透過公共輿論的監視與批判,不斷提醒主事者每個政策都可能是發生「門檻效應」的崖邊。一直罵就對了,也不該認定罵他的人都是共產黨派來的,柯文哲的友軍更該開罵,這樣他的皮才會繃緊。

  其二,除了可量化價值之外,還有許多不可量化的價值,這些無法由科學評估的「共同善」,需要透過社會溝通來確認與建構。 柯文哲在自身知能不足的狀況下,不應輕易對此下判斷。

  柯文哲的失言,幾乎都是關於「共同善」議題。這些失言有時可刺激對於該議題的公開討論,帶來一些正面意義,但這些失言也可能是其施政越過門檻,走向敗亡的警示燈。就算他為此「道歉」,也只是把警示紅燈關掉,並未真正解決問題。

  他還是會繼續失言,他的施政也會保持向外拓展的態勢,目前看來,還是少了一個能站在他面前喊「停,讓大家討論」,而柯文哲真會聽話的「那個人」。

  找不到這個人或這種人,會是柯文哲主義的最大危機。

周偉航

筆名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價值論、運動倫理學、流行文化研究,以及宗教經驗分析等沒什麼相關的學門。幼時想當言情小說家,如今在各大學兼課當流浪教師,將來計劃騙一筆錢來開個深夜食堂。 最新出版《人渣文本的政治倫理學》、《人渣文本:給「露出世代」的特急件》,並著有《大學生不要當的28種人:寫給每個人的性格補強計畫》。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192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