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26 00:59:44瀏覽298|回應0|推薦0 | |
九合一選舉產生的新科直轄市長和地方縣市長,25日就要走馬上任。在此次選戰中初次當選的九位民進黨籍縣市長,於20日召開的「聯合治理會議」中,都信誓旦旦的表示將兌現所開出的競選支票。倒是四位連任的首長態度比較務實,高票連任的台南市長賴清德更於會中坦言,地方政府財政困難,他很擔心大家選前所提的政見,「現在到底要如何兌現?」而無獨有偶,準台北市長柯文哲21日主持「市政共識營」時,也明白表示,討厭政府舉辦一次性活動,「煙火放一次就沒了」,進而呼籲市府首長應該思考要留什麼給下一代。 談到地方政府所面臨的財政困境,可以說是存在已久的老問題。事實上,不只是有不少的地方縣市,其自有財源連經常性支出都無法支付;其他較富裕的縣市,想要推動建設或增加社福支出,同樣也要仰賴中央政府的補助,或者是大肆舉債而瀕臨舉債上限。目前舉債總額高居地方政府第一名的高雄市長陳菊就在會中直言,對財政困窘的現實點滴在心頭,因而她在規劃未來4年的市政願景時,所提重大建設的政見都是地方規劃,由中央全部買單或補助。 「花媽」在「聯合治理會議」中的這番經驗分享與傳承,無疑將對新手上路的縣市長們帶來鼓舞與啟發效應。相形之下,「賴神」所提出的財政永續概念,所強調的財政紀律,似乎變成空谷足音。包括賴清德自詡在過去4年償還127億債務的政績;乃至於台北市長郝龍斌8年市長任內將有爭議的健保爭議款800億元悉數償清,連帶還減少了230億元市政債務超優表現,看來更像是傻子作為了。 進一步探討各級政府財政日見惡化的議題,誠如曾任行政院主計長的許璋瑤所言,民選首長不要第一任就急於表現,舉債做大建設,否則不僅施政後繼乏力,還會拖垮財政。他的這一番話,堪稱是一針見血,但是對於好不容易在激烈選戰中勝出的民選首長來說,如果不兌現政見,如果不在第一任就有所表現,不只連任無望,更要面對議會與大眾輿論的質疑。因此,明知山有虎,也只能硬著頭皮往虎山闖。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導引下,不只逢年過節要放煙火搞跨年,社福支出只能增加無從消減,更是不惜舉債大搞建設,那怕最後變成蚊子館或無效投資,也只能硬著頭皮先做再說,管它是否會拖垮財政,是否會超越舉債上限,以及是否會債留子孫。 地方首長在既要求表現,又怕舉債破表的兩難題中,最好的選擇自然是如陳菊所言,要求中央全部買單或補助。但這其實牽涉到兩個問題:其一是中央同樣也陷入財政困境;其二則是地方政府想要爭取更多的中央政府補助款,必須透過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才有可能兌現。就前者而論,近年來中央政府所面臨的財政困境其實更甚於地方,除了各種社福、建設、教科文開支需求大增之外,又要滿足地方的不同需求,以免被批評重北輕南、拉大城鄉差距、罔顧世代落差等。更嚴重的是,需求增加卻開源不易,再加上近年來不斷上演各式各樣減稅、優惠法案,使台灣的實質稅率已經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最後陷入與開源節流完全逆反的開流減源困境中,舉債成為唯一選擇,也就難怪政府陷入債台高築的困境而難於自拔了。 另外就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來看,上次修法是在88年元月,迄今將滿16年,其中地方改制從北高2都,變成5都,馬上又要多了個第6都。檢析地方縣市搶著要爭取升格,無非寄望於可以分配到更多的經費資源,但缺乏財劃法的法源依據,新4都未因升格而得到特別好處,反而因為成為直轄市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因此我們雖然理解修改財劃法牽涉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分配,以及6都與一般縣市以至離島縣市之間的分配取捨,單是在立法院就有逾20個修正版本留待協商。但即使想要讓大家皆大歡喜的共識不易獲致,財劃法歷時16年卻難以完成修法,立法院實難辭效率不彰的究責。於今面對看守階段的毛內閣,也許正是立院主導完成修法,展現準內閣制推動落實改革的契機。否則再這樣議而不決,決而難行,包括中央和地方,恐怕都難跳脫財政困境的惡性循環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