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稅傷動力?老皮戲打張忠謀臉臉
2014/11/19 16:05:18瀏覽73|回應0|推薦0

2014-11-19/聯合鳴人堂/王大師

這週由聯合報系與台灣金融機構所邀請的「搖滾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造訪台灣,在據稱「沒拿一分錢」的論壇中,皮氏與產業大老張忠謀擦出不少火花,也許是皮凱提所屬的左派論述非常對目前「階級矛盾」氛圍,張董座的話與台下聽眾總難達共鳴。

反倒是不管台上來賓提到「不應降遺產稅」、「富人所得稅過低」、或是「房屋應採累進稅」的內容時,台下通常都是一片叫好。然而,當張忠謀對皮氏80%所得稅表示嗤之以鼻時,觀眾也對張老不敢苟同。

但我要說,皮氏在稅務的觀點上是正確的。尤其張忠謀與另一來賓雲朗集團執行長張安平,異口同聲表示逾50%的所得稅,就等同政府向人民收刮財富時,這個論調,與事實完全不符。

論壇中,兩位張老闆皆稱,如此等級的所得稅等同偷竊,會抑制經理人的衝勁,產業也將面臨一灘死水,經濟動能恐停滯。但,果真如此嗎?

調出歷史資料就可一窺究竟,就拿資本主義老祖宗美國來說吧。老美經濟最蓬勃的期間,就是二戰後的30年。從19491960年間,富人階級的最高稅率幾乎都維持在91%的驚人水位,就算到雷根時期都有高於50%的稅率。

易言之,美國在戰後的最高所得族群,也就是可口可樂、迪士尼公司、或是IBM的執行長們,所賺的每100美元,其中91美元都要繳交國稅局。這些人都是與張董事長同一等級的專業經理人。且不管是企業稅、資本利得稅,都比目前高很多。

但這個時期的美國有凋零嗎?剛好相反,這時是美國成長最蓬勃的年代。美國戰後平均經濟成長率為5%,1950年其中一季甚至衝到16.9%,這時的最高稅率是91%。

現在呢?自從共和黨的雷根總統以降,美國的頂級稅率從50%,一直降至2年前35%的戰後新低,最近才因高得喘不過氣的天價債務,被歐巴馬調回至39.5%。美國在這段期間的經濟成長率約莫是23%,幾乎腰斬,中間還歷經一個-8.2%的大衰退。

如果低稅率真能拉抬經濟動能,為何美國在低所得稅的同時,剛好有低成長的動能?目前只要能夠保2就阿彌陀佛了。如果張忠謀所言之高稅率抑制成長力屬真,為何美國曾經享受過實質薪資成長的期間,是1970年之前的高稅率年代?

因此,吾人可總結,白紙黑字的統計數字,扎扎實實的打了張董事長的臉。原因不在什麼神秘的陰謀,而是經濟成長有很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取決於結構穩定的中產階級,這需要公平的財政制度才能確保。

一個經濟體的動能,並非全來自頂層階級,而是來自有紀律、高教育、穩定足的中間與勞動階層。如果高所得族群,一味藉著金融創新產品、高報酬資本財,進行不公的財富再分配,這個經濟體就猶如「蛔蟲生態圈」般,吸吮著宿主的養分,直到社會崩潰為止。

目前就正值這個崩潰結構的臨界點,歐美日亞等國家的總債務佔GDP比,全都超過100%,美國甚至高達320%,日本更不用說了。這樣的財政結構,源自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目前幾乎都是靠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就是印鈔來維持,而非向有能力的極富階級抽稅。

日本的方式更糟,安倍政府的新增稅收來源為普羅大眾皆受害的消費稅,成為一種齊頭式的「人頭稅」,而不採取累進式的所得與資本利得稅。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一旦調升消費稅馬上打回原形,一季GDP委縮7.3%,上一季則委縮1.6%。安倍三支箭根本招架不住。

所以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什麼?答案恐怕是減稅跟經濟成長,或是產業動能沒直接關聯,甚至有反向關係。問問賈伯斯,他的iPhoneiMac需要大筆鈔票或低稅率才會問世嗎?答案恐怕不是,真正具前瞻性、創造力、以及衝勁的領導者,他們的驅動力是源自內在。

需要對稅率斤斤計較的領導者,通常都是二流經理人。本身沒啥大志,也沒願景可言,只能靠守成與向窮人收刮財富才能維持偏安。希望有大格局的張董事長,千萬別陷入一個庸才的格局。

畢竟,小確幸的溫床,不僅只有年輕的魯蛇適用,年邁的滷蛋,通常也不惶多讓。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910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