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流浪教授解方:向全球輸出中文何嘉仁/王大師
2014/11/05 20:11:28瀏覽142|回應0|推薦0

2014-11-05聯合新聞網/鳴人堂/王大師

回來台灣多年,有一個景象,每每見到後實感忿忿不平,就是街上到處林立的美語補習班。當然,當兵前我也短暫在這些「美語」教學機構待過,發覺裡面的教師,僅有2成不到的師資來自美利堅。

剩餘的師資大概就是隨意從南非、以色列、紐澳、加拿大、甚至南美拼湊而來,老師們不懂KK音標就罷,很多週末還要趕夜店賣大麻的外老師,常常連個正確文法都不會教。

我就納悶,為何這些金頭髮、白皮膚的為人師表,能靠著不比本地老師強的教學能力,賺取高1倍的工資呢?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就跟金融上有個「美元本位」的概念般,國際文化上,也有個「美語本位」的圭臬,這讓同樣操英文的國家水漲船高。

但那是21世紀前的世界,本世紀呢?碰巧前天閱報時,發現兩則國際通訊社的新聞,一則由法新社撰寫的報導指出,號稱「鞋都」的葡萄牙北部製鞋重鎮「聖若昂達馬德拉」,為了讓年輕人打入大陸市場,最近規定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童必修中文。

另一則是由路透社所刊,內容指出近來許多美國家長希望孩子學中文,有錢人花上百萬台幣送孩子到大陸參加中文夏令營。其中最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美國投資鉅子羅傑斯舉家移民新加坡,好讓兩個女兒學中文。

於是我就思考,是否有可能再過10年不到,紐約的第五大道、倫敦的西提區、以及東京的銀座,開始有林立的中文何嘉仁或地球村,供小自安親班、大至社會人士學中文?

當然,目前美國一些中小學正與大陸合作設立「孔子學堂」,但這規模與專業度皆有限。如果將來中文的使用度越趨廣泛,中文補教機構確實可成為前景看俏的成長產業。

畢竟,孔子學校僅提供學校合作計畫,許多社會人士恐怕需要更專業、更綿密的語言機構傳授中文,台灣不妨與泛華人市場結合,一起輸出文化財,增加彼此的GDP呢?

這其實一點也不會像天方夜譚,先拿師資的供給面來說吧,近來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教育部預計5年內將大學數量從160所減至100所,教育部統計將有1.4萬多名教師失業。年底前會成立專案辦公室,轉介合適教師至企業。

這不就是現成的1.4萬多名超高學歷的中文教師嗎?這還僅是大學教師喔!當然,多半的教師還是希望留在所學的領域中就業,但台灣產業多半喜愛僱用新手,中年轉業的高學歷教授,轉型恐有難度,不然就是薪資將大幅減半。預估會有34成教師面臨長期失業。

但國際範圍的中文教學則無此限制,且通常是年齡越大、越有市場,技術轉移難度亦低;畢竟這些教師已有多年教學經驗,只要接受短期的海外生活訓練,轉型的陣痛,會比國家硬是訓練這些與業界脫節多年的教師,還來的簡單。

且薪資會是國際水準。甚至這些師資無須出國,台灣的補教機構,能夠與政府合作,建制專業的中文教學機構,吸引海外專業人士短期來台學習中文,增加文化GDP

至於需求面,目前全球透過各種方式學習中文的人數預估已超過一億,師資缺口越來越大。相對英語則有14億,師資可說供大於求。且學習中英文的人口比例,逐年呈指數型比例遞減。

屆時,中國大陸將無法提供高品質、高數量的中文教學人才。台灣與新加坡及香港相比,有更扎實的中文教學背景,比起大陸的師資則強在具繁簡兩宜的讀寫能力。

台灣的傳統教育從未抹滅儒家文化的教學背景,比起誰能擦亮「孔子學堂」的招牌,台灣師資決不會輸給大陸人。

這就來到未來台灣的語言教育內容了,我主張母語教學比例可暫時維持現狀,應增加的是更多比例的簡體字教學。說實話,我一天用到的母語使用率,與觀看簡體字的時間相比,後者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但要我看完一整篇簡體文章,而不需猜測內容,目前尚差一截,更遑論書寫整篇文章。如果當初在學校內,能提供每週一至兩堂的簡體字教學,會對我目前的閱讀能力產生莫大幫助。

一個強而有力的崛起華人市場已是事實,就像20世紀全球英語國家因美國的稱霸水漲船高,有異曲同工之妙,台灣也可藉強勢的中文使用率,以及行之有年的補教經驗,建構台版的中文教學複合體。兩岸四地的中文產業結構,並非零和競爭,而是有相輔相成的效應。

台灣走本土文化產業已來到瓶頸,並非這不重要,而是台灣基於島國文化,內銷形的產業模式,最終還是無法走出世界。中文加英文的語言綜效,才是未來趨勢,如果寶島能善用此長,就可複製大英帝國子民,受其文化優勢庇蔭幾百年的利多。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872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