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研究,解決人和環境的問題
生命科學是為了探索生物整體現象而延伸出的科系,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在疾病治療、植物保護、能源替代領域中都有亮眼的表現和突破。在此試以清大生科系的研究成果為例,帶同學一窺近來生科研究為世界帶來的助益:
1.腦神經科學研究,可望解決人類神經病變
清大生科系江安世教授研究果蠅的神經傳導,發現果蠅的腦神經(10萬顆)雖比哺乳類要少,卻擁有完整的神經系統,也有很強的神經遺傳基礎,因此研究果蠅的遺傳、神經細胞的反應機制,可望為人類神經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2.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挽救地球瀕絕植物
屏東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其執行長正是清大生科系的李家維教授。熱愛植物的李教授,身兼《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中文版總編輯,目前正在大洋洲進行「所羅門計畫」擴展保種行動,積極招募對植物保種有興趣的同學一同參與。
3.解開複雜分子結構,有助於創造綠能世界
清大生科系潘榮隆、孫玉珠二位教授與博士生林士鳴,共同以綠豆為研究材料,解出植物液泡的氫離子通道焦磷酸水解(酉每)的膜蛋白分子結構,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已在國際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發表,是全球第一個高解析膜蛋白結構的成果。該研究對於經濟作物、標靶藥物或生質能源的發展大有裨益,未來可進一步應用在環境、綠能、農業、醫學等領域。
暑期產學合作,強化學生研究能力
國內各大生科系通常會與產業或學術單位在暑假時進行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在就學期間接觸實際的研發過程,藉此與所學理論作連結,同時落實生命科學的實作開發。根據楊主任評估,清大生科系約有兩成的學生會選擇在暑假時前往生技產業學習、參訪;其餘八成學生則是選擇申請國科會大專研究計畫,進入學術單位的實驗室跟著老師做專題研究。
另外楊主任也提到,系上有不少優秀學生透過學校安排,獲得國外名師親自指導的機會,再加上清大與國外多所知名大學締結姊妹校,包括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校,因此同學若有意成為國際交換學生或出國深造,不愁沒有管道。
生科系出路不只當研發人員而已
楊主任非常看好生科領域的前景,預料科學、癌症研究、能源開發、物種保存等領域,都將是未來的發燒研究趨勢。
至於生科人的出路,一般而言,生科系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後,除了繼續深造外,亦可朝學術界和產業界等領域發展,進入教學單位、研究單位、生物科技公司、藥廠研發部門等,從事學術研究、產品開發、科技管理、科學教育等工作。至於證照方面,高普考中有關生物技術的類別,都很適合生科人報考,例如:生物檢驗、生物技術檢驗衛生檢測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清大生科院副院長林立元教授提出的「大學與高中生命科學實驗教學合作」計畫,生科系結合師培中心,積極輔導有志於教職的畢業生考取教師證照,以改良生物科實驗教學品質,讓生科教育順利向下扎根,因此清大生科系雖非師範體系院校,但學生畢業後除了繼續升學者,約有三成選擇任職高中生物老師。
想讀生科系的同學照過來
楊主任誠懇地說,其實生科系選才並不要求學生成績頂尖,但是一定要對生物學研究充滿熱忱,對於未來抱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擁有足夠的耐心、毅力、勇氣來面對挑戰、接受挫敗。因為生科領域走研究路線,需要長時間守在實驗室裡記錄細微的實驗數據,因此耐心和毅力絕對是生科人必備的特質。
未來有志於生科系的同學,在高中時也可預先做準備,楊主任提醒同學一定要保持對生物的熱忱與喜愛,其次則是加強生物、物理、化學、英文等學科的能力,特別是英文閱讀力,因為生科系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原文書、國外研究資料、國際期刊,所以外語能力不佳可是會很辛苦的。還有,同學不妨在寒暑假參加各校生科系舉辦的營隊,預先體驗生科人的生活,如此不僅能實際了解生科系平日所學為何,在申請學校時也會有加分效果喔!
另外,申請生科系時,同學不妨在審查資料中多多提及自己平日在生物方面所下的工夫,比如說:定期閱讀國際期刊、參與生態營隊、加入相關社團⋯⋯讓面試官感受到你對生科系的熱忱,以及平日準備工作所累積出的自信,絕對更有助於增加錄取機會!
生命科學雖然是一門新興學系,但因其研究領域尚存有許多未知地帶,例如利用動植物的組織結構研發人類疾病的治癒之道,以及未來替代能源的開發等跨領域合作,這些可以造福人類和世界的研究,正等著有心人來挑戰呢!如果你喜歡生物又對做實驗興趣濃厚,那麼選擇生科系,一定能讓你找到可以盡情揮灑個人志趣的科研天地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