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文進修:國文徵文擂臺】關於教育,我想說的是……
2012/10/08 09:49:26瀏覽558|回應0|推薦3

本期徵文題目 

       1 亞都麗緻集團董事長嚴長壽受聘擔任臺東縣私立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後,顛覆傳統教學模式,著重全人教育。他表示:「孩子讀到高中畢業,未必要上大學,但有獨立自主的能力,甚至已經可以經營民宿。」

       2 波蘭媽媽魏多麗為了小孩的教育取得教師證照,卻發現臺灣的幼稚園良莠不齊,於是魏多麗和有自學教父之稱的丈夫陳怡光作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讓孩子在家自學。陳怡光說:「我希望我的小孩是蟑螂!不管社會變遷動盪成什麼模樣,他都能靠多元技能活下來,這才是未來世界需要的競爭力!」

       3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為了培養學生發展潛能和提升國家人才素質與競爭力,教育部決定推動十二年國教。閱讀完上述新聞,身在臺灣教育體制下的你有何感想呢?請以「教育」為主題方向,自定題目,如:「教育之我見」、「假如我是教育部長」、「教育教我的事」⋯⋯等等,寫出你理想中的教育體制。文長至少500字。

投稿作文短評 

       這篇文章認為,學習的成效是次要的,學習的動力才是教育問題的重心,這樣的點題非常一針見血,亦相當新穎。只是在後面的論述提到大部分的學生都不知為何要讀書,就算知道也無法當作前進的動力,同學可以仔細思考,這樣的論點和「知道學習的答案就能接受讀書這件事」的主旨是否互相矛盾呢?若是能夠先草擬寫作大綱,確認自己每一段說明的重點,相信就能避免這樣的衝突喔!

       再者,雖然本文為論說文,但最好能盡量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才能引領讀者產生共鳴,同時也要避免通篇指出「誰」可以給方向、「誰」該怎麼做,如此論述難免會有「把問題推給別人」的不良觀感,因此寫作時宜盡量避免。

       最後,也請同學多留意標點符號的使用,如「刪節號」應為「⋯⋯」而非「⋯」,驚嘆號、問號的斷句也要再更細緻一些,建議同學寫完作文後,不妨朗讀一次,久而久之,就能掌握語氣裡的抑揚頓挫囉!

寫作思路引導 

引導一:教育之於我是……?

       說到臺灣的填鴨式教育,想必正處於考試地獄的莘莘學子們都有滿腹牢騷吧!但若只是流於一味的批評,甚至是長篇累牘的抱怨,是無法獲得高分的。雖然我們的教育體制裡「以分數論英雄」總是為人詬病,但長年以來牢不可破的以試取士是否仍有其可取之處呢?若能以客觀的角度,針對現在的教育制度提出優、缺點之處,甚至分享你自己在這個教育體制裡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也許更能打動閱卷老師的心喔!

引導二:如何分享親身經驗?

       如同同學在文章裡所說的,教育的答案,可能最終也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而也正因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只要言之成理,無論什麼角度皆可切入。你甚至也可以坦白地告訴閱卷老師,其實自己正是「埋沒於書本中」茫然看不到未來的學生,然後因為一本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或是朋友的經歷,讓你對教育有不一樣的感受,哪怕是洪蘭教授的教育觀點,甚至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都可以拿來當你寫作的材料,而這樣的寫作方式,也會讓文章更有張力喔!

引導三:理想的教育制度與期許

       最後,你可以談談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不管是要在現有的體制下作改善,或是來個大革命的新論述皆可,但必須言之有理,切忌天馬行空。雖然理想往往難以現實化,但比起只是對現有的教育制度表示絕望或認命,在文末針對現有的教育制度發出帶著期許的呼喊,相信結尾會更完美!



寫作講義:如何擺脫低分惡夢?

       低分卷的「四不一沒有」是:審題不精、立意不當、取材不豐、結構不妥,以及沒有耐人品賞的好滋味。

       「審題」是要看清楚題目上的每一個字,想清楚命題的重點,判斷題材所包含的範圍,以及適用的文體。譬如題目是「夏日的驟雨」就沒必要扯些和「驟雨」無關的夏日事物,而所寫的有關雨的材料,也要能表現「驟」這個字的趣味,這就是下筆前要想清楚命題的重點、範圍;而這個題目,適合以記敘兼抒情的手法表現,如果同學用論說的筆調詮釋,那就表錯情了。

       「立意」是確立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謂立意不當,除了想法偏差,也包含主張模糊不清,甚至前言不對後語,或是東拉西扯卻始終提不出完整的看法,使得內容過於零碎。

       譬如題目是「失去」,先說自己上個月失去祖母,再說自己最近對功課失去信心,最後說自己昨天很「衰」丟了錢,雖然說的都是失去,但這三個材料究竟是要表現什麼主旨、想法?失去祖母很痛,由此而想到人總是有生有死,所以親人之間要彼此扶持、珍惜。而失去信心則是一種危機,如果放任而不改善,後果很可怕,但這畢竟是可以補救的,失去親人則不能挽回。至於丟了錢,雖是損失,卻可以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要多些警醒──看來相關性原本頗弱的材料,經過一番組織,或許就可以把主旨定在:由不同景況的「失去」,體會人生的苦澀滋味,並藉此思考面對「失去」該有的正確態度。

       而在結構方面,一篇完整的文章至少應有三段:首段、中段、尾段。其中,中段不能少於首、尾段,如果字數多、篇幅長,中段可再分段。這並不是規定,是很自然的一種架構,就像我們人體一般,軀幹部分是最有分量的,而一般常見的魚形,也是有頭有尾,中間最肥大。因此文章如何開場,如何延展鋪陳,如何收場,都要講究。而頭、尾間,就是文章的正文,是全篇最重要的部分,質與量都要充足。至於不分段、中段太弱;或首段、末段比中段長,這都屬不佳的結構。

       最後,要談談文章的滋味。寫文章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將事理加以分析、解說、議論,讓人讀了之後有所學習、得到領悟,這是求「真」;文字誠懇真摯,讓看的人深受感動,這是得「善」;描寫涵意深刻的人事、景物,讓人產生共鳴,或把讀者帶進詩情畫意裡,這是審「美」。或真或善或美,文章有這樣的內涵,才有可讀性,有價值。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692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