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28 21:12:35瀏覽281|回應1|推薦2 | |
台灣制式化的教育將國民在學生時代是考試機器,出了社會卻變成工作機器(賺錢機器),為了考試而讀書,為了金錢而工作,毫無思考能力,對於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著利害關係,過去鄉下的人情關懷呢?難道真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疏離感就越來越大嗎?這值得深思呀!其實從小的教育對於未來出社會的特質有著莫大的影響,教師的職責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人格的養成也是重要的一環,使生活遠離機械化,找回過去鄉村生活裡的人情關懷! 現在的大環境中,已經鮮少附有人文關懷的人了,所以身為教育工作者,附有這職責將下一代教育成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人。聽完老師的一席話,令我對於現在社會上的工作者,不管是記者、檢察官,甚至是教育工作者都有了深深的省思,發現我們的社會真的生病了,必須讓他服下“人文關懷”這帖藥,而給予他這帖藥的不是醫生而是老師。老師,人格建立路途上重要的橋樑,人格建立的黃金時段是孩童時期,出生至國中,所以說老師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外,對於人的關懷及待人接物也須以予培養,可從養小寵物開始,將關懷憐憫之心養成,此外,學生在班上的行為也須加以觀察,偏差的,慢慢導正;正確的,以予鼓勵,作為學生們人文關懷的啟蒙,將人文關懷的種子種植於學生的心。 身為老師對於這問題都要加以省思,人文關懷對於學生不只在成長或是學習都有相當的益處,而要成為有人文關懷的老師,這並不是能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