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就是江湖──《血劍倪淑英》序  BY武俠評論名家 林保淳
2010/07/02 09:08:44瀏覽496|回應0|推薦1

武林恩怨憑誰問,公道沉淪正義休,且借青鋒三尺劍,為君一雪戴天仇。

在江湖傳奇中,快意恩仇的酣暢淋漓,無疑是最吸引讀者心目的情節,儘管其中的模式相當簡單──一個人被殺,他的親友、部屬再去殺那個殺人的人,但是,殺人的人也還是有他的親友與部屬,於是,一套啣一套,一環扣一環,江湖中是不講究「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回事的,以血還血,以命償命,這是江湖中不成文的規律。



通常,這模式會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好人被壞人所殺,好人的親友、部屬再殺了這壞人,於是故事得以圓滿收場,陰險詭詐、野心勃勃的壞人授首,正直忠懇、苦心孤詣的好人完成宿願,可以告慰被殺的好人在天之靈,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公道與正義終究是會戰勝凶頑與邪惡的。有人說,正是因為現實社會的公道沉淪、正義不彰,所以才會出現武俠小說中替天行道的俠客,以隱喻的方式,盡洩人間的不平之鬱氣,這足以證明人心對公道、正義的渴盼,未嘗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江湖中的恩怨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的,武俠小說是地地道道的「相斫書」,壞人殺好人、好人殺壞人,固是常態,但好人殺好人,也一樣不勝枚舉,其間的細微末節、矛盾衝突,正與現實社會同樣複雜。最重要的是,什麼叫做人間的公道與正義?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命題,司馬遷都不禁有「是耶?非耶?」的質疑,「侯之門,仁義存,已嚮其利者為有德」,世間真有所謂的公道與正義嗎?如是,則「好」與「壞」的區別究竟在哪? 在《血劍倪淑英》這個以「復仇」為主榦的故事中,延續了《王雨煙》中不理性的江湖,對此作了相當深刻的反思,尤其是「請」出了聲聞默默、作奸犯科為家常便飯的「馬大爺」,高坐在評斷是非黑白的裁判席上,更具有反諷的意味。江湖如此,現實社會恐怕亦復如此。


是非黑白難以公正論斷,莽莽江湖,唯餘一劍──一把沾滿了血腥的寶劍,血劍。很多武俠小說都強調:江湖上是「劍在人在,劍亡人亡」,讀完《血劍倪淑英》,我恍然大悟,其實,「劍就是江湖」,尤其是像倪淑英這柄備齊了匪夷所思的招氏威力、無堅不摧的洞天劍,一劍就洞穿了整個所謂「天道」的謊言!故事在真正的元凶授首、倪掌門與柳雨溪相殺的真相大白之後結束,但柳家一族人,真的能夠愜意嗎?無如倪淑英那柄血劍的鋒鋩太利,再加上倪淑英背後還有剃頭挑子李天王、金土幫賴酒賬的撐腰,誰人敢攖?誰人敢怒?倪淑英為父復仇,原是陰謀下的挑動,本身不免荒謬;柳家一族全面動員了親友、盟友,又高懸重賞,十面伏擊,展開另一個復仇,也是荒謬透頂。荒謬相循的復仇,誠如作者所說的「復仇的真正價值在於活著的人:給他們公道和活下去活好的信念;平復他們身邊的仇恨和不公;給他們安慰;給他們清明的未來」,人人心中各有其定義不同的「公道」,這「公道」就不免成為「私道」了,究竟有何意義可言?更何況,「仇恨是個心靈放大器,它總是使復仇比製造仇恨加倍地兇惡和嚴厲,傷害也會更加重」──倪淑英一行九人,歸來後只剩二人;柳家一族,親友更死傷無數;但是,這又怎樣?「我說是,它就是」,「很霸道地」,而劍,江湖中的劍,很遺憾,就是如此霸道!至於這柄劍究竟象徵了什麼,讀者不妨自行深思。


從作者的自序中可以知道,倪淑英的角色是精挑細選後定案的(從女娟引發靈感)。一個剛滿十四歲,連月經流紅都不知怎麼回事的小女孩,居然背負著如此沉重的復仇任務,這沉重並非來自其行動上的艱鉅,事實上,倪淑英的復仇過程很輕易就完成了,就在柳雨溪剛眨一眨眼、笑一笑的剎那間,一劍就削斷了他的頭顱;真正的沉重,來自於一連串柳家人驚心懾魄的「復仇」,這無法緩解的恩怨,一如柳雨溪被石灰、細鹽浸漬的頭顱,始終伴隨、盯踪著她,纏裹在她的現實和夢境裡。她驚惶、害怕、悲痛、酸楚,神醫唐朝看著她──「她就是一個被嚇壞的孩子,也許不僅是被瀕死的人、被死神嚇壞了,可能是被她所處的世界和世界逼迫她所採取的行為深深嚇著了」,復仇原本就不是一劍斬斷仇家頭顱那麼簡單!三師叔死了、大師兄瘋了、大師姐瞎了、二師兄殘了,而她們也逼死、逼瘋、害瞎、害殘了許許多多有辜無辜的人,她目睹、親歷,甚至直接製造了這些血腥慘酷的場面,小小的純淨心靈,該當如何承受?所幸,作者讓聰穎機智的女娟在倪淑英身上回了魂,更賦予了她難得的人性與智慧,讓她得以從人性思考,將幾幾乎要為世間塵灰玷污的純淨心靈,點點滴滴的尋回本來,展開了生命的韌度(儘管還不免要仗劍),創造了奇蹟。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如何從人性出發,對江湖恩怨、人情世態的點滴滲透,逐步成長──這是血的洗禮,作者非常巧妙的運用了月經流紅的意象做了貫串;不僅是倪淑英的成長,大師兄、大師姐,乃至於小師弟、小機靈也一樣有其生命開展的不同境界。


正因有了這一絲真實而動人的人性觀照,作者黃健也得以擺脫《王雨煙》中令人全不樂觀的野蠻江湖──至少,剃頭挑子和金土幫,在李天王和賴酒賬力挽狂瀾下,不至於讓人掩卷痛罵,還讓讀者感受得到俠氣的精神。無疑地,隨著倪淑英的成長,黃健也在成長中。這點,我們從黃健文字運用的巧妙功力、絲絲入扣的人物心理剖析中,是可以清晰察覺到的。說得直截點,黃健連「放個屁」(頁76)都可以寫得有聲有味又有色,這讓我提筆寫序就寫得暢快淋漓了──當然,眾所周知,我可不是海畔逐臭之夫。


20106月林保淳序於木柵說劍齋

《血劍 倪淑英》完整簡介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or888&aid=418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