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8.07我與朋友騎車到大內區環湖里找「鳴頭鄭家古厝」途中經過兩個公廨(一個是環湖公廨,另一個是太上龍頭忠義廟),於是入內探訪一番,公廨為西拉雅人祭拜祖靈的場所,同時也是西拉雅的青年會所與會議場所,西拉雅語稱「kuwa」。早期的西拉雅公廨為茅頂竹屋,民國後因寺廟登記時無此分類而改稱廟或堂,且許多公廨都被改建為漢人信仰的寺廟形式,但崇祀對象與象徵意義則與漢人不盡相同。公廨當中擺著各式各樣的祀壺,插有澤蘭、香蕉葉等等綠色植物,檳榔和酒是不可或缺的供品。公廨的一角通常有個裝水的向缸,民眾飲用缸中的向水,可保平安或治病。因受到漢人信仰的影響,公廨中常可見到香與金紙等祭品。
鳴頭公廨又名正義堂,為一紅磚建築。正門中央有一道矮的水泥牆,牆前兵士座有一咖啡色祀壺,兩側各立一支簽管。公廨主祭壇無祀壺,但設有香爐,後方牆上掛有「平埔族 開基篤笳阿立祖神位」的紅色令旗。左側祭壇供奉庄主祀壺,右側祭壇供奉私人祀壺,皆立著綁有豬頭殼的將軍柱及二支簽管。祀壺皆沒有穿官衣,但有綁紅布條。居民祭拜時會燒香及紙錢,可能是受漢化影響或因有供奉道教神明緣故。
太上龍頭忠義廟位於大內頭社,雖名為「廟」,但實際上是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公廨」,指的是族人祭祀「太祖」(又稱阿立母、阿立祖、老君)的地方(以廟為名,則是受到早期內政部寺廟登記的規定所限)。 日本時代的頭社公廨為草寮搭建,戰後才改建為黑瓦磚造房舍,但維持著三面壁、無廟門的傳統公廨造型。
內部空間則分成東、中、西三室,分別代表頭社(中室)、竹湖(東室)、交力林與大山腳(西室)等主要部落。 一年一度的頭社夜祭 每年農曆9月1日到11月1日為頭社的年度祭儀,其中,重頭戲落在10月14至15日的「夜祭」,儀式包含了獻豬隻給太祖(點豬、生飲豬血豬肝的簽收動作)、牽曲(身著白衣白衫戴白手套的牽曲成員,吟唱祈福與祈雨的古調),從晚上到隔日的清晨,儀式都在公廨前進行,在燈光與曲聲中,答謝太祖一年來的照顧。
早期的西拉雅公廨為茅頂竹屋,環湖公廨是磚造水泥建物。
正門中央供桌上的兵士座有一咖啡色祀壺,兩側各立一支簽管,供盤內的供品是檳榔。
最上方的供桌上有香爐和香煙爐。居民祭拜時會點香及燒紙錢,可能是受漢化影響或因有供奉道教神明緣故。
後方牆上掛有「平埔族 開基篤笳阿立祖神位」的紅色令旗。
右側祭壇供奉私人祀壺,將軍柱的架子上綁有10個豬頭殼。
公廨內檳榔和酒是不可或缺的供品。
漢化後的公廨皆可燒香拜拜。
太上龍頭忠義廟位於大內頭社,雖名為「廟」,但實際上是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公廨」,指的是族人祭祀「太祖」(又稱阿立母、阿立祖、老君)的地方(以廟為名,則是受到早期內政部寺廟登記的規定所限)。
頭社公廨,現稱太上龍頭忠義廟。位於臺南市大內區頭社里,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公廨,現在廟的主體為1983年時興建。祭神「太上老君」,原名阿立祖。以每年十月十四日起的平埔夜祭聞名。
廣場上有四個很大的彩繪圖騰。
階梯上長出一棵雞蛋花。
拾階而上,在沒有門的公廨正中央,首先會看到五個祀壺(壺內的植物是澤蘭),分別代表太祖三軍將士,守衛著公廨的出入口。
屋內中間的供桌上所擺著的五個祀壺,是五社的太祖,牆上的雷令旗,以文字標識了五社太祖之名——社仔社太上老君、篤加阿立祖、簫壠社太上老君、灣裡社太上老君、新港社太上老君,為五個姊妹(平埔族為母系社會)。
供桌的右側
供桌的左側。
在公廨正殿供桌的兩側,兩根柱子上掛著一圈圈的花環,下方則掛有豬頭殼。這兩根柱子稱作「將軍柱」(向柱)。 之所以稱作將軍柱,是因為所掛的這些豬頭殼,象徵的是太祖的神兵神將。
這些豬頭是去年夜祭時的還願豬,在祭典結束後將豬肉取出,只留下頭殼掛在公廨內,由於是太祖靈力的象徵,所以平時可以作為乩主指示給信徒使用的藥方,取用時以金紙與花環的花片包起,作為攜帶的隨身香火。
公廨的一角通常有個裝水的向缸,民眾飲用缸中的向水,可保平安或治病。
周圍的空地很大是乘涼的好地方。
平埔族人所居住的房子,不同的社有不同的稱法,「囤」、「達勞」、「郎」,都是房,由社人共同合力築成,以土為基座,就地採竹為樑和牆壁,屋頂以茅草覆蓋,織蓬為門,這種平台屋除了居住功能外,也講究裝飾性,左右都要圈竹蓑草,還要築基座高過家屋四周,多植竹木以成防衛系統,在門口置有小牌顯示有多少人居住在內。亦有倚山掘土者,狀若穴居,以沙石版代瓦,或用木及茅竿草為之。
空閒時到處走都可以發現新的事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