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題不在連鎖
2010/03/28 15:07:59瀏覽1256|回應0|推薦21
引用文章連鎖店帶來的災難---從金石堂、統一超商等談起


大企業天生惹人厭;有錢人總要讓人嫌。

因為距離創造美感,人們通常都會過度美化我們失去的事物;卻未曾仔細想過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呈現當前呈現的風貌其實都是有明確但是複雜的理由。我們是否想過,所謂「溫馨」的小雜貨店或書店最後因為大型連鎖書店或是統一超商的出現而消失,其實歸根結底,是消費者自己用腳與荷包投票的結果。消費者其實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舊式的雜貨店生存不下去並不能單單歸罪於統一超商以較低或是同樣的售價卻能獲得更高的利潤來解釋。我們去大型量販店不是因為他們「大」,而是因為他們貨色更為「齊全」;大只是齊全的必然結果。如果能在同一個地方買齊日常用品,為何要多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分三個地方買?

我們應該要先放下對大型企業既定的成見,然後問問生活在目前這個社會的自己:「二十年前的那些雜貨店,到底能滿足現在的我多少需求?」筆者自己也是在那個時代長大的;我從小看著街口一家小店「阿拉冰果店」長大,「乖乖」也都是在那兒買的;但是他們進的貨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店面十幾年來除了招牌漆過,總是暗暗的,髒髒的;沒有賣過早點,沒有賣過午餐,能買的日常用品也極為有限。像這樣的溫馨小店,連7-11 都還沒等到,就已經被一般的「非連鎖」超市打倒了。

企業不管大小,其實和個人一樣,要想生存下去,就嘛去創造環境,或者是去適應環境。別以為大企業就有絕對優勢;沒有人(公司)沒有弱點,小型企業的優點就是反應快,機動性強,而且因為人數極少,通常也比較不會有人事鬥爭的問題,較能真正的同心協力;但是如果沒有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所有的優點都是假的而所有的缺點仍然還是真的。

講到開加盟店的年輕人,如果用的心態就是吃不飽餓不死,那我可以直言,不管幹啥都一樣。自己開小店更是吃不飽但是絕對餓的死。不信嗎?台灣「流動率」最高的商業型態是什麼?早餐店吧?不排第一也是前三。這些小店前仆後繼的開,7─11 和全家,萊爾富一直都在,但是小店們除了極少數的,多半沒多久就收了。那些存活下來的靠得是什麼?分明有人就是能找到連鎖店服務不到,但是顧客需要的市場,不是嗎?只是絕大多數人不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是一味的怪罪不公平的競爭。同樣是統一連鎖店,進的貨也相同,我就是能看到有的店,有的店員做得比別人更好。「星巴克」不也是?為什麼有的星巴克泡出來的咖啡硬是比別家好喝或是難喝?廁所比別家的更清潔或是更髒?店員比別家更友善或是臉更臭?頂了一家店如果連這樣基本的東西都學不到,真的,根本不需要任何大型連鎖店,其他的小店就能將你淘汰;躲在大公司的羽翼保護下反而安全得多。

在此澄清一點,大企業某些不道德的商業手段我一樣知道得很清楚,我也無意為任何公司當化妝師。我寫這篇文章只是希望強調,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店家,要想成功就必須去了解顧客,滿足他們的需求,不只是創造「特性」,重要的是去創造對顧客重要的「特性」,而不是去滿足自我。我們在分析大型企業時,更不應該做情緒化的指控:難道當年雜貨店的產品真的很多樣化嗎?重慶南路的那些小書店的店員真的更能幫顧客選書,找書嗎?至少我個人的經驗完全不是如此。

現在的台灣和我這個五年中段班當年長大的台灣比,產品不但不是由多樣化到世俗化,反而是反過來發生的。台灣現在的年輕人在許多不同的領域其實都有很好的創意,我們人生的各種需求可不是靠7-11 和金石堂就能滿足的;而且反過來看,如果沒有大型連鎖店,有多少創意產品會連銷售管道都找不到?創作者打算四處跑腿拜託大街小巷的雜貨店販售嗎?沒有制度沒有缺陷,沒有模式可能完美;大型連鎖店不是什麼人的救星,但也不是大家的剋星;他們的存在只說明了一件事:

他們「目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jkendo&aid=389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