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1 11:54:27瀏覽186|回應0|推薦0 | |
我主平靜安穩 ◎撰文/呂日星 ◎期數:312期 ◎2003.09號 教會有少數人,滿嘴屬靈的大道理,與他們的信仰年資互相輝映,他們固守傳統的「虔誠」,常常為教會的「墮落」禱告。但是他們卻是信徒與家人最沉重的負擔與十字架。因為他們零缺點,所以失去了傾聽的能力;他們「英明」的指導,常常是教會與家庭的亂源。這種聚會幾十年,靈命成長停滯的可怕現象,使不少人在疑惑中對真道失去信心。我深知問題不在真道本身,真種子確實發芽了,但是心田裡滿佈的荊棘掩蓋了這棵幼嫩的小麥株。一個嚴肅的問題,基督教界的共同困境,信徒牧養的死角──心理健康問題。這棵小麥株不缺水與肥料(聖經的勉勵),但是扭曲的心理狀態有如長滿荊棘的心田,完全壓制了小麥的成長。 這些人有共同特色:迴圈式的思考方式,使他們走不出自我蒙蔽的死胡同;另外,對他人有太多的不滿,使他們難得平穩安靜。這時候難免埋怨人類老祖宗亞當,一定是「罪」的緣故,我們腦袋瓜裡的CPU才會如此良莠不齊。在這節骨眼,也總會想起一個無罪的人──耶穌,因為祂以平穩安靜的生命,彰顯了理想的人性。這理想的人性,不但呈現出完美的屬靈生命力,也表現出驚人的心理健康。 「祂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祂的聲音。」(太十二19) 我深信耶穌是有史以來最有親和力的人。如果要我描述耶穌最重要的人格特質,我會用祂自己承認的四個字「柔和謙卑」(太十一29),而這個特質是雙效合一的,不但保證了屬靈生命的成長,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福音書為祂作見證:祂的宣教生涯,無數的神蹟奇事與隨之而來的聲望,竟然沒有激起祂絲毫的政治野心;超時的工作,甚至沒工夫吃飯,也不見祂抓狂驅趕民眾。主耶穌確實以平穩安靜的生命勝了這個世界。我們應該對祂有共同的興趣──祂的柔和謙卑從何而來? 一、勝過試探 主耶穌受洗之後,雖然聖靈充滿,還是被神引導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這場試探是他傳道生涯前的必修課程,結果耶穌三次皆以神的話勝過試探(太四1~11),也就是勝過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與今生的驕傲。靈界真正的戰場在人心,信徒可以熟讀聖經,可以成為教會重要幹部,但是只要無法勝過試探,尤其是今生的驕傲,就不能結出生命之果,來榮神益人。 在社會上,我們所看到的許多「活動者」,其實只是激情的奴隸,隱藏的激情──野心、貪婪、不安、孤獨感(傳四8),正侵蝕許多人的心理健康,左右許多人的生活。我們在網咖、搖頭舞會與工商界常可以看到這樣「活潑」的生命。 在教會裡,我們看到類似的現象,少數人沉迷於領會、指導與糾正,他們理直氣壯地爭論,讓教會烏煙瘴氣,他們架空所領受的聖靈,不讓聖靈與情慾相爭,因為不知戰鬥的對象不是親愛的弟兄姊妹,而是自己內心的情慾、今生的驕傲。保羅也深知此人性的弱點,所以他從技術面來防堵:「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提前三6) 主的生命不是這樣的,在試探中,他沒有落入魔鬼的陷阱──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太四6)。「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二6、7)。祂勝過今生的驕傲,成為柔和謙卑的自由人,也完全取得生命的主動權。所以,祂的傳道生涯,以道成肉身之尊,可以心平氣和面對反對勢力不止息的議論、窺探與陷害;以猶太人之王的身分,可以忍受被審判時的羞辱與鞭打。 所以我們應該恭喜那些少年負軛的生命,年輕人沒有放不下身段的包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經過試煉之後,結出柔和謙卑的果實,換來一輩子的平穩安靜,這是何等大的福氣啊! 二、勝過憂懼 聽了一卷本會某長老的講道錄音帶,訝異於他的立論邏輯思路:沒有恐懼與憂慮→結出果子→榮耀神。聽眾可能會有疑惑:恐懼與憂慮是情慾嗎?為何有恐懼與憂慮的生命不能結出果子?他沒有詳細詮釋。但他是對的。我個人的理解,他所提恐懼與憂慮,不是指面對環境壓力的正常反應,而是指經常性、病態的恐懼與憂慮。 正如我們生活中所常見:怒氣沖沖的長輩,情緒的底層卻是對大權旁落的恐懼;一個嚴厲督促孩子功課的母親,情緒的底層卻是對孩子將來如何立足社會的憂慮。不錯,病態的恐懼與憂慮,所結出的果子,就是埋怨、指責、暴怒、操控與壓迫,確實不能榮耀神。 主耶穌在世傳教的時候,法利賽人與文士就是用憂懼的態度來對待祂,才會釀成歷史大錯,把救世主釘死於十字架上。當時他們已經把摩西律法,變成僵化教條與吃人禮教。是耶穌重新詮釋教義,開闢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讓真理與恩典看得見、摸得到。 今日我們教會也有類似的現象,有人把40年前的教會景象視為「典範」,一直以憂懼的心態看待教會的新發展。因此常對教會提出強勢的建議,好像如果教會不採用他們的意見,就是墮落。他們忘了教會這棵真葡萄樹,天父才是栽培的人。我們為何不能安靜仰望這位栽培的人──天父呢? 主耶穌平穩安靜的生命底層,是不憂不懼。祂的不憂不懼,來自信、望、愛。因為「信」,祂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祂是神的愛子(路三22)。因為「望」,祂清楚人生的目標,是要歸到神那裡去(約十三3)。因為「愛」,他捨了自己的生活,最後連生命也捨在十字架上。連命都可捨的人,人生還有何憂懼。我們常常有憂有懼,因為我們雖然與耶穌一樣,有信也有望,但是我們的愛不完全。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壹四18)。我們雖然愛主,但是常常我們更愛生活的享受、自己的尊嚴、別人的掌聲。我們怕失去這些,所以我們仍舊在恐懼之中,才會拒絕愛心的規勸、真理的光照。「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3)。我們當追求愛的完全,除去懼怕,享受平穩安靜的生命。 三、勝過迷惑 有些信徒早期是柔和謙卑的,但是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之中,已變成跋扈、剛愎自用的人。他們已經進入了最可怕的迷惑──自我蒙蔽。其中的重要轉折就是失去儆醒禱告,心靈的願意,敵不過肉體的軟弱。因為自我蒙蔽,即使好的人格特質也變質,堅強變成倔強,忍耐變成難纏,好記憶力只記得自己的榮耀。不錯,他們還在禱告,但是他們早已失去儆醒禱告。 主耶穌知道人性的軟弱,祂雖然曾經勝過今生驕傲的試探,但是祂知道魔鬼只是暫時離開(路四13)。為了維持屬靈的敏感度與清醒,祂不惜天未亮的時候,到曠野去早禱;在行了變餅的神蹟之後,一個人上山去禱告(可六46)。這些都是為了要維持屬靈的清醒,斷絕敵人在心田撒下荊蕀種子的機會。他是如此的清醒,才能夠在彼得被迷惑,對他進行善意勸說的時候,辨明那是撒旦的工作。(太十六23) 主儆醒的禱告維持到被賣當晚。他被出賣前夕,抉擇苦杯的壓力,使他驚恐與憂傷,嚴重擾亂他平穩安靜的心境,幾乎把他擊垮。天使及時的幫助,使他總算穩住陣腳,完成天命。這讓我們看出,神樂意扶持我們的禱告;也讓我們瞭解,勝過迷惑,維持靈命的成長與心理的健康,是一場屬靈的戰爭,我們當用禱告的手來互相扶持。 總而言之,追求生命達到靈性成長、心理健康的平安境界,必定經過屬靈的爭戰,勝過試探、勝過憂懼、勝過迷惑。有人受個人因素(如遺傳)或環境因素(如原生家庭的傷害)的影響,這場戰役打得格外辛苦;對於這些人,我們不能落井下石,再貼上一張「不屬靈」的標籤。惟有舉起禱告的手,對他們寬容與扶持。 雖然心理健康與靈性的成熟密切相關,但是他們也可以分開來談,因為聖經內容的焦點是救贖,而不是心理學的教科書。在天災人禍不斷、生存壓力空前的二十一世紀,如何提昇信徒心理學的素養,與屬靈的智慧結合,發展新牧養模式,正是教會領導當局與全體信徒的大挑戰。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