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5 08:31:33瀏覽1723|回應0|推薦0 | |
劉憶如:2008金融風暴不是1930年大蕭條 消費是振衰關鍵 鉅亨網記者葉小慧‧台北2008 / 11 / 04 星期二 23:04 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指出,今年的金融海嘯,在全球政府齊心救市下,目前看來不再擴散,不至於像1930年全球大蕭條的那麼嚴重,不過在銀行信用危機加上房價泡沫下,對實質經濟的傷害無可避免,恢復至少需要 2年時間;而在投資部門受到最大傷害情況下,占國家GDP比重達60%的個人消費,將是避免經濟衰退最大關鍵。 劉憶如今 (4)日參加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主辦的「金融風暴之衝擊、因應與省思研討會」,針對「從1930年全球大蕭條看2008年金融海嘯」為題進行演說。 2008年金融海嘯源自去年發生的次貸風暴,後來越演越烈,地雷一個個引爆,從「二房危機」到「雷曼海嘯」,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引發各國民眾恐慌,市場更悲觀憂慮,這一波經濟衰退可能重演1930年代大蕭條。 為確認2008金融風暴對經濟影響的程度,劉憶如就1930年代大蕭條發生狀況進行說明,指出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同樣面臨借貸持續下滑,美國每年有幾百家銀行倒閉,自1929至1933年間倒閉家數更高達 1.1萬家,失業率大幅攀升,1933年失業率達最高峰 24.9%,房價大跌超過 30%,GDP最低來到負13.4%,利率也從6%調降到1%。 劉憶如指出,很多人誤解1930年代只有美國影響最大,事實上當時影響幅度很深,廣度更大,尤其美國當時的GDP占全球達50%,通貨緊縮又不像通貨膨脹靠貨幣政策就能解決,因此大蕭條發生後,全球的物價都是負的,都發生通貨緊縮,至少花5-10年時間才慢慢恢復。 就當時的經濟大蕭條現象,許多經濟學家都提出理論和解釋,雖然莫衷一是,卻有兩點共識。第一,許多國家對自己貨幣失去信心,改採黃金本位制,使得匯率僵固,而後來證實,越早放棄黃金本位制的國家,貨幣政策上獨立自主,經濟復甦速度也較快。 第二,失業率越高而勞動市場制度越強的國家,工資僵固性越高,經濟復甦速度也會較慢。劉憶如指出,因為工資僵固後,名目工資固定,但物價水準不斷下跌,實質工資跟著大幅提高,企業成本跟著提高,回復速度也就跟著減慢,雖然明白這有政治上的困難,知道不見得做得到,但劉憶如表示,若想在經濟衰退中儘早回復,工資態度上一定要保持彈性空間。 相較1930年代,劉憶如表示,2008年金融風暴在全球央行在10月10日聯手降息救市後,包括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等各項指標開始下滑,危機已經獲得舒緩;而且,相較1930年代美國GDP占全球50%的比重,2008年美國貢獻度僅占全球 1/4,因此美國問題不致於像過去深廣的擴散性。 劉憶如並提出幾個指標,可觀察這一波金融風暴會延續或何時停止。包括第一,內需市場目前還有新興國家在撐,如果新興國家內需也開始大幅下滑,金融風暴就會再擴大;第二,美元在過去 7年維持貶值,近期開始反轉,影響對美出口貿易國家,亞洲、拉丁或東歐國家出口已出現衰退,剩下中東的石油和各種原物料,出口是否能持續,也值得觀察。 劉憶如並指出,這次的金融海嘯起因於美國房價下跌,只要房價不再下跌,危機就大幅消退,而學者多數預估,美國房價明年底可望止跌,估計還有 10%跌幅;不過劉憶如也以房價和股價形成的合理評價空間,指出除美國和幾個國家房價過高已進行修正,目前還有很多國家的房價仍高估,將是市場可能的未爆彈。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