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0 10:38:15瀏覽398|回應0|推薦0 | |
觀念平台-拆解「怨恨的共同體」 近來政治人物紛紛出書,回首他們走過的從政路。一是陳前總統獄中手札《台灣的十字架》,另一是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從政反思錄:《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前者充滿懊悔、怨恨、指責他人與自我辯詰,後者則企圖理性還原歷史現場,反省執政路線錯誤,咀嚼民主改革路上的種種「痛苦」和無力阻擋的「悲劇」。
這兩種政治人物對「領導權」和「政治實踐」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胸襟」、「視野」和「風格」,卻曾經同是組成「綠色政權」並行的主力。如此相互衝突的人物和元素竟同台演出,豈能不充滿戲劇性?
最戲劇性的一刻,莫過於封面上陳前總統在羈押入監前舉起被扣上手銬的雙手,口中高喊「台灣萬歲」的畫面。歷史如果可以倒帶,民眾應該記得那個充滿希望快樂又親民的「阿扁市長」,如何以超人扮裝,攜帶解嚴後社會清新改革力。為何頂著「台灣之子」改革能量成為「阿扁總統」之後,八年來反而導致族群對立尖銳化,最終悲情下台呢?
林委員對「阿扁領導權」從喜劇轉至悲劇有許多著墨解釋,但筆者認為真正轉折關鍵莫過於「三一九槍擊案」。交代不清的「兩顆子彈」陰影,使
自此,公共政治便進入充滿仇恨情緒又瘋狂的藍綠攻防戰。國會中開始出現尖酸刻薄卻無關公共利益的質詢,電視媒體則開始「挺扁」和「反扁」的站邊式言論戰線,公共政治修辭開始激烈而對立的族群化與肉身化攻擊。
這種有如置身戰場的氛圍,使得阿扁在缺乏安全感
廿一世紀轉交之際,正當台灣深陷民主內戰和族群恩怨時,東亞其他國家卻正忙著因應全球經濟的轉型。南韓在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慢慢站起來了,新加坡善用華人文化遺產開始搞創意產業,中國進入第三階段經濟改革,大力爭取國際發展計畫拓展與全球資本的網絡合作關係。而台灣呢?因國內太多恩怨未了的政治糾結而無法理性地協商訂出有效的國家發展政策,漸漸孤立於國際社會。
徹底檢討阿扁領導權的偏差和錯誤,並非導向極端化的「藍綠站邊政治」,也非傳媒慣用的「個人追殺」,而是為了建立「新公共政治倫理」,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