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5 06:39:11瀏覽229|回應0|推薦0 | |
姑且不論中國簽訂服貿協議的政治目的及野心,或是服貿協議將重大影響台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就馬政府在服貿協議的說法上,就有四大迷思值得檢討: 一、馬政府說服貿協議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然而在台灣有限的服務業市場上,如果中國投資者只是為了移民或入住台灣,可以暗渡陳倉的方式,以投資為名將勞工或人頭移入,如此將導致台灣勞動市場勞工過剩,工資水準也下降了,結果將會讓本土就業人口不增反而減少。 二、馬政府說服貿協議可以提高GDP,但是服貿協議開放之後,中國如果以一條鞭的投資方式,台灣即無法得到最後的產出效益,中經院評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會使得GDP每年只有增加○.○二五至○.○三四%,即每年只有增加九七○○萬至一.三四億美元的金額。由此可知,服貿協議經過評估其產生的GDP是如此之低,而其政治及經濟代價及成本又如此之大,得不償失。 三、馬政府說服貿協議可以增加台灣投資,事實上,服貿協議受益者是少數西進中國的大企業,受害者卻是大多數的中小型服務業或微型企業及其就業人口。而中資對於台灣的投資,可預見的是因市場小造成的惡性競爭,其負面的影響卻更大。而因此消失或倒閉的中小型服務業產值,將大於未來中資增加的投資。 四、馬政府說服貿協議可以提高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力,只是未來服貿協議開放的中資,必以低價做為競爭手段,將導致整個服務業品質更形低落,惡性循環的結果,服務業的倒閉潮將出現,何來增加台灣服務業競爭力之機會?而財力雄厚之大型或連鎖服務業,有西進中國吸收之利益,以小換大當然無所謂了。 台灣的製造業大部分已轉移到中國,目前服務業占我國GDP將近七成,如果因為服貿協議而再被打趴在地上,難道只是國貿局長說的「只是老闆變成了中國人」如此後果而已嗎?(作者為中小企業負責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