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方朔觀點-與其更正別人,不如自我改正
2012/11/26 04:24:21瀏覽327|回應0|推薦1

2012-11-20中國時報     

   台灣的馬總統外號「馬更正」,他認為自己做的事都是對的,只有吹捧附和的人才是了解他的人,否則就是嫉妒和誤會,因此打從他從政起,就每天忙著澄清和更正。早年他還沒有那麼大,一切更正都自己來,現在他已位居頂峰,已可交代發言人和部屬去做,做來做去還是「馬更正」。自從《經濟學人》在報導中說他是「笨蛋」起,這個「馬更正」已開始走向國際。隨著台灣形勢的日益不堪,外國媒體對台灣的報導必然日增,往後「馬更正」一定更加忙碌了。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真正應該念茲在茲的是國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應是自己的形象和別人有沒有誤會這種芝麻餖飣小事。如果每天都在為了形象的完美而更正,那麼「贏得了個人形象,卻輸掉國家和人民」這種最壞的結果即難避免,而非常不幸的,這正是今天台灣的走向。

     因此,由「馬更正」的故事,我就想到當代政治學者波耶特(Joseph H.Boyett)在他那本《選民進化論》裡所提到的一種「自戀型領袖」這個問題了。

     波耶特指出,現在這個時代已出了一種「自戀型領袖」。這是一種畸形甚至變態人格,它可能起源於成長期的心理創傷,以致於使得他有了一種極度不安全感所造成的自戀。他相信自己很特別,認為別人總是誤會他和嫉妒他;他對個人形象的完美到了病態執迷的程度、保衛形象已成了他畢生最大的目標。因此他這種人總是醉心於成功,希望受到別人對他有明星式的崇拜。由於內心有極大的不安全感,他甚至對至親好友也顯露出相當淡定的距離;就靠著形象的刻意經營,這種自戀型的人物,在未發跡前,總是能揚其所善、隱其所惡的受人崇拜而一路攀向權位的高峰。

     但波耶特也指出,這種「自戀型領袖」,由於他內在的核心是不安全感,因此他不太會信任別人,他也怕別人搶了他的光彩;因此,他會貶低別人,只用親信和庸懦恭順的手下,他公開的場合表現得好像很友善,但私下則傲慢且極跋扈。他那種過度的攻擊性與防衛心,當他權力愈大時會愈明顯。波耶特甚至說,「自戀型領袖」在他仍在向上攀爬時,由於尚有隱藏的空間,他的問題尚不致爆發;但等他到了頂峰,他那種過度小心和缺乏判斷的一意孤行,以及過度的攻擊性及防衛心,就沒有了隱藏的空間他的失敗會在他真正成功時開始。

     除了波耶特所做的分析足堪警惕外,近代第一個把出名成功這種現象當做政治經濟問題而研究,並開創了「名氣經濟學」的喬治梅森大學經濟教授柯文(Tyler Cowen)在他所著的《出名的代價》裡也指出,近代由於媒體發達,出名與形象經營的確已成了一種政客有利功成名就的資產但政客為了形象而使用的宣傳、欺騙、偽善、隱藏等手段也告大增。柯文教授在該書第六章〈出名與形象的黑暗面〉裡指出,在這個出名和以形象來獲得成功的時代,古典的責任政治已日益稀薄,政治人物只在各種病徵上做文章,撈形象本錢,「獲得別人的鼓掌已成了重點,而不再是對自己的能力的自我反思為重點」。柯文指出,在一個只管自己的名氣和形象的體制裡,弄到最後,乃是政客已失去了治國的能力。只在意自己形象的人,當他把具體複雜的多元問題、簡化為形象好壞的正反二元問題,這其實是一種嚴重的思想倒退。這也是柯文教授認為當代政客的無能為什麼那麼嚴重氾濫的關鍵。

     言至於此,我就想到一個從不在意自己形象的林肯,縱使公然輕侮他是「鄉巴佬」和「長臂猿」的政敵史坦頓,他也加以肯定,請來當戰爭部長。不在意個人形象,只注意國族與人民的未來,終於成就了他的萬世聲名。不看小只看大,乃能成其大,只看小小的形象,天天忙著更正,那一點點小,也會煙消雲散。因此「馬更正」何必要去更正別人,快快的去改正自己吧!(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06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