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崩世代」走投無路
2012/10/04 08:45:12瀏覽199|回應0|推薦0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了最新的失業率及薪資統計,八月失業率創下今年新高,飆升到四.四%,失業人口較七月又增加了一萬二千人,青年失業更達到十三.六一%,而一至七月的實質薪資年減一.八三%,這些數據,對於剛下令國民黨立委封殺倒閣案成功的馬總統來說,是最寫實的「歷史定位」初稿。新近馬英九訓令陳冲內閣必須「有感」施政,然而面對前述的「有感」數字,我們必須請教第二任期的馬英九,到底了不了解「有感」的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有效解決?如果不了解,甚至提油澆火,造成局面終至無法收拾,那麼其「定位」肯定就要以「歷史罪人」四個字宣告定讞。

橫陳在馬政府面前的局面,是馬英九主政已經四年多的成績單,可以千瘡百孔、慘不忍睹形容,究竟該從哪裡著手救起,實在是百廢待舉,每個層面都有其急迫性。在一片紅字之中,就業與薪資,是攸關全體無業與有業的台灣公民最切身的兩大生存與安定指標,因此是「有感」中的「有感」,唯有正視這核心問題務必優先改善,馬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推出有效提振信心的短期應變措施。

從主計總處的資料可知,八月失業人數達到五十萬二千人,應屆畢業生投入尋職行列是主要原因,這也凸顯了青年失業尤其嚴重,箇中的關鍵肇因何在?根據教育部一百年度的統計資料,我國二十五至二十九歲人口的教育程度,大學(四十六%)含研究所(十一%)畢業者,合計佔五十七%,專科十二%,高中(職)合計二十六%,國中小學畢業者合計五%,呈現一個頭重腳輕的倒金字塔結構。這個比率對照目前四十五至四十九歲人口的教育程度,大學(十二%)與研究所(五%)合計十七%,專科十五%,高中(職)合計四十%,國中小學畢業者合計二十八%。短短二十年間,大學以上畢業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由二成不到快速上升為將近六成。

這個急遽的變化,代表著什麼樣的問題?只要看看我們的產業結構,即可一目了然。就基本分工論,最上層的企業主比率大約一至三%,中層的管理階層白領階級,約十至二十%,基層勞工則佔七十五%以上,非常明顯是一個正三角形。把倒三角形與正三角形交疊在一起,說明了將近六成的年輕人要去搶兩成的白領工作,被迫失業的慘烈可以想像。而高學歷者不願去從事基層勞工工作,一方面導致勞工短缺造成企業經營問題,一方面更連帶影響白領管理的需求量,形成另一惡性循環。

以上所述還是在「正常」狀況下的結果,如果再把近二十年來企業主為了追逐成本降低的比較利益,以及政府錯誤政策的鼓勵引導,逐步將產業外移,所導致的工作機會消失與稅收減少這個重要因素放進去,真相就更可怕了。根據統計,從一九九年到二年,至少已有十萬家企業或因在台找不到基層勞工,或因貪圖後進國家的廉價勞工,而將工廠外移至中國或東南亞,企業外移當然直接衝擊基層勞工的工作,若干程度也影響有限的白領工作者亦跟著外移,國內工作機會更加低迷,在僧多粥少情況下,薪資上不去,消費力跟著降低,於是產生一連串的負面連鎖效應。繼「中國台幹」之後,近來大學畢業生興起到紐澳等國去打工,以賺取較高所得的現象時有所聞,實其來有自。

回顧以上種種原因,馬政府固然不是始作俑者,但過去四年不能力挽狂瀾,反而在錯誤的方向上拔掉煞車,加速加碼沉淪,如硬簽ECFA,鼓吹資金技術人才繼續西進,終至衝破了臨界點,所有沉痾新病一起總爆發,台灣的經濟體質未死也只剩半條命,這個世代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崩世代」,這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馬政府添上的,這點罪惡大矣。知道了原因,距離解答就不遠了,問題是:馬政府懂得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9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