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23 07:46:00瀏覽168|回應0|推薦0 | |
2013年09月04日 記者任義報導 9月3日,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就剛剛發佈的《中國50大銀行報告》進行解讀。認為未來2至3年,出口、產能過剩及地方債三大風險臨頭,出現的大量壞賬將給中國銀行業的信用評級帶來極大壓力,個別中小金融機構可能破產,個別區域可能出現風險集中暴露,並由此加速銀行機構的商業化整合。 這是標普連續4年就中國前50大銀行信用狀況發佈專題報告。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報告對銀行的分類首次增加了政策性銀行組別,主要考察了5大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以及30家資產規模較大的城商行和農商行。9月2日,中共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正在研究銀行業退出機制,被外界認為中共當局已認識到大陸銀行業瀕臨破產的風險已經非常高,而提前釋放出的一種信號。 標普資深董事廖強表示,建立包括銀行業破產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等在內的退出機制,方向無疑是確定的,否則對銀行的行為就沒有紀律約束。廖強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可以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數量已經從數萬家縮減至1000多家,銀行數量在10年間縮減九成,未來2、3年,商業銀行的兩級分化加劇,市場壓力下,銀行業的整合意願將更加明顯。 最近一次信貸熱潮所蘊含的風險正浮出水面。標普分析師們稱,經濟大環境的壓力將造成中國非金融行業連續3輪資產重組浪潮,包括出口行業、產能過剩的製造業及基建相關行業,以及地方政府平台自身,之後銀行體系出現大量壞賬,部份中小金融機構可能破產。 同業業務亦是銀行業危機擴散的導火索。由於過去1、2年銀行同業業務不斷加槓桿,2012年末對同業融資最為依賴的前10大銀行中,有些相對新增資產規模的占比已經在50%以上,即使排名第10的銀行也在30%以上。摩根斯坦利的最新研究報告表示,預測中國高風險信貸率達9.7%,接近10萬億人民幣。地方融資平台、建築業、製造業和貿易融資類的信用風險最值得關注。 中共地方融資平台高風險貸款占該行業總貸款的25%,建築業高風險信貸率達18%,製造業高風險信貸率達17%,貿易融資類高風險信貸率目前達11.6%,但大摩認為未來可能大幅上升,最需要警惕。 渣打銀行的報告估算,截止到2012年底,中共政府性債務要佔到國內GDP的78%。一般認為,如果政府債務占GDP的60%,就到了警戒線,超過這個比例將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中國債市畸形 銀行風險過於集中 自2004年以來,中國債市規模翻五番至25.5萬億人民幣,其增勢在中共推出經濟刺激政策後更加明顯。據統計,發行者大多是中共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民間企業占比較少。國營企業去年發債量暴增60%,佔整體債市規模達92%。但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大部份的中國公司債都被中國的銀行所持有和交易,有過度集中銀行體系的風險,跟其他國家投資人均勻分散的狀況迥異。 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分析師鍾汶權表示,銀行是中國債市最大的持有人,持有的標的包括了中共地方政府的投資工具。因此,倘若中共地方政府出現違約,他們的風險將會倍增,因為銀行不但持有其公債,也直接放款給他們。 國際資本不斷拋售與清空中國銀行業股份 9月3日,美國銀行正在出售它持有的所有剩餘的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總計15億美元。在之前的5月20日,高盛集團已清倉工行股份,套現11億美元離場,中國工商銀行股價應聲下跌。 中國銀行業風險之高也令國際資本警覺,從而開始拋售和清空所持有的中國銀行業股份。中國經濟復甦乏力、龐大的中共地方政府債務、越調控越高的房價加速了房地產泡沫膨脹,這是國際資本逃離中國的主要原因。 中共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當前的中國已經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現象,有些地方融資平台早就資不抵債,是增加了貸款在維持著。所以現在只是危機沒有引爆,壞賬沒有暴露,是在靠多發貨幣在掩蓋。(責任編輯:劉毅)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