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職業世襲化侵蝕社會和諧 ---- 旺報
2012/03/13 07:15:45瀏覽205|回應0|推薦0

2012-03-13 (侯金亮/重慶北碚區西南大學)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大會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甯發言說,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已經形成社會階層的固定化,形成職業的世襲化,導致農民工的後代成了農民工。

     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階層流動通暢、職業選擇機會平等。而今,職業世襲化趨勢漸顯,富貴不過三代的古老斷語魔力式微,「富二代」、「窮三代」等詞語出鏡率大增。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馬宗林所說,「現在是血統決定了身分,身分決定了收入。

     經濟學家厲以甯將這種不平等的產生,歸結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這導致就業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還導致下一代不平等。事實或許更殘酷,底層青年的上升,不僅要面對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還要承受家庭人脈資源的虛弱,困境是雙重的,亦是難以逾越的。

     當前,農村教育資源分配不足是公開事實。對於出身底層的青年來講,改變命運最主要途徑就是讀書。但實際上,他們的教育資源是極其有限。正如厲以甯教授所說,「學校設備差、師資力量差、學生很難繼續深造,從而只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

     新一代農民工中,仍舊以從事技術簡單或毫無技術可言的勞動為主。這意味著他們只是城市的過客,過低的收入和不足的福利保障,讓他們難成新市民,更難在城市立足。他們多數會回到農村,重複父輩的生活,將希望放到下一代,但教育資源的匱乏也會讓他們的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

     即便考入大學的那些底層學子,也未必幸運。這個曾有力促進階層流動的管道,亦呈阻塞狀態,畢業後拚爹拚不過人家,照樣難以在城市立足。這幾年,城市蟻族不斷增加,即是明證。雖然他們有大學畢業證書,但好工作難找,工資僅夠勉強生活。

     與出身農村的青年相比,那些身在城市,享受優越教育資源和父母社會關係隱定的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是另一種職業世襲化。譬如公務員,近年來「蘿蔔招聘」現象頻出,父母是公務員,其子女成為公務員的門檻更低,亦更容易,甚至一路綠燈。

     公務員「逢進必考」被執行得比較到位,可並不妨礙事業單位、國家部門成為部分有權有勢者安排子女和親屬的後花園。在用人單位組織實施的專業測試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打「人情分」的現象。有些崗位明確要求,應聘者父母為公務員或在事業單位工作。甚者,有些崗位就為招聘某個領導子女「量身打造」。

     201011月,福建省屏南縣財政局下屬的收費票據管理所招聘公務員,條件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屏南戶籍,女,年齡25周歲以下。」結果只有一人報名,並逕至錄取

     可見,底層職業世襲化和上層職業世襲化並存,社會階層垂直流動系統嚴重不暢通。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與就業機會不均等是重要原因。同時,體制上的弊病亦顯露無疑,應該重視普通民眾,尤其是底層民眾的訴求與他們的自身利益關切。某種意義上,他們的話語權極為脆弱,很容易被漠視。通過相應的體制改革,疏濬他們的話語管道,保障他們的權利,維護他們的正當利益,尤為必要。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2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