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6 20:42:39瀏覽190|回應0|推薦2 | |
2016-06-04 金管會昨公布我國銀行在中國逾放的銀行,除了原有的合庫銀以外,四月一口氣新增四家,包括第一銀、台灣銀、土地銀與彰化銀,總計逾放金額為十六.五八億元,無論家數、金額或逾放比率,都是這項統計歷年來最高。尤其這五家是公股銀行,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成長率、進出口成長率等經濟指標都不盡理想,但貨幣供給量及社會融資規模等又創歷史新高,整體金融風險遽增,恐引發金融危機,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示警,政府應儘速建制「兩岸金融防火牆」,避免台灣金融業遭到連帶危機。 央行資料指出,中國已躍居我國銀行第一大債務國;根據惠譽信評報告,台灣銀行業中國曝險總額將在今年高達總資產十三%,中國經濟衰退將對我銀行業信用品質造成負面影響。目前中國金融風險大幅攀升,尤其房市泡沫化更可能成為壓垮中國金融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如果沒有妥善建立防火牆機制,危機恐擴散蔓延至台灣金融業。 財政部曾承諾,台灣的銀行到中國設立分行,其放貸額度以在中國的分行的資本額為上限。亦即母行與子行間有防火牆,若貸款無法收回,不會波及台灣母行,但目前台灣母行的做法並非如此。中企沒有擔保品,僅憑漂亮的財務報表,或效用可疑的「子公司連帶保證」就能動輒借到幾十億元;相對之下台灣民眾借款幾百萬、幾千萬,卻要擔保品、連帶保證人等,難如登天,銀行業對中企放款怎會如此漏洞百出? 因為中國企業持有不動產多為「長期租賃制」,土地跟政府租,且相關不動產擔保法規亦不完整,即使拿廠房擔保,是否能夠處分同樣存在變數。再加上台灣國銀為貪圖高利差,目前國銀對中企多為無擔保放款,一旦發生逾期呆帳,可能就會血本無歸,國銀絕對不能忽視這個結構性的系統風險。(作者為前臺北商業大學校長、前立法委員)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