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凱撒的面具 ---- 王健壯
2012/01/02 09:18:35瀏覽143|回應0|推薦0

2011-12-29  中國時報

       看完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後,許多人的共同感想是:馬辦那些文膽寫的政見講稿,比蔡辦文膽的水平要差得太多。政見會與辯論會不同,辯論會是現場口試,候選人事前必須備妥題庫以便即席回應,但政見會是演講比賽,每人三輪發言,每次十分鐘,候選人祇要事前寫好三份講稿,現場照本宣科即可;也就是說,誰的演講稿寫得好,誰就是政見會贏家。

       蔡辦文膽替蔡英文捉刀寫的三份講稿,風格一以貫之,都是「競選如詩」的代表作,那些騎摩托車帶小孩上學的媽媽,路邊攤的媽媽,夜市小吃店裡做功課的小朋友,路邊發傳單的勞苦大眾,都是她訴求的對象,再加上她的招牌語言:「我是蔡英文,我的心永遠與台灣人民在一起」,確實有很強的感性效果。

       當然,如詩的政見訴求雖然易於討好,卻難受檢驗,就像艾略特在《空洞的人》那首詩中所形容的:「祇有輪廓而無形體,祇有影子而無色彩」,美則美矣,但文勝於質,不僅「羊腸內找不到牛肉」,而且,難免會過度承諾,「在沒有河流的地方允諾建橋」,蔡英文允諾「帶著中小企業到國際衝鋒陷陣尋找新出口市場」,以及在全球經濟風暴中「四年赤字減半」等等,其實都是掛在天上的甜餅,可望而不可即。

       但相對於蔡英文的感性訴求,馬辦文膽卻把馬英九的講稿寫得像施政報告,不但四平八穩,而且數字連篇,三輪各十分鐘的發言,從就業數字到住宅數字,再到網路費率與手機話費數字,聽得人一頭霧水,即使愛因斯坦坐在電視機前,也不可能記得他講的每一個數字,講了半天等於白講。

       而且,馬辦的人顯然到現在還抓不住故事行銷的訣竅。馬英九的三段講稿中雖然各有一個故事:那個害羞但對馬英九放心的大學生,賣滷味致富的陳秀卿,以及教導偏鄉小孩數位知識的小明老師,雖然都是每段講稿的「破題」,但故事內容卻太過簡略,也缺乏動人的文字敘述,最多祇有點綴陪襯效果,而非貫穿每段講稿的主軸。更重要的是,馬英九是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現任者雖有執政包袱,有時候難免會像沙包一樣吊在那裡被人打,但執政者也有戰略優勢,可以在類似政見發表會這樣的場合,集中火力進行戰術運用。

       馬辦的文膽如果能抓緊馬英九的戰略優勢,例如兩岸政策,在每場政見會的三段講稿中,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並且引證動人的故事敘述,一定會比他在第一場政見會中那種散彈打鳥的戰術更有效果,也更能讓人留下印象。而且,馬辦雖然喊出過一句不錯的競選口號「撥亂反正,脫胎換骨」,但選舉打到已經快投票了,馬英九的政見卻還停留在撥亂反正的階段,至於究竟要脫什麼胎或者換什麼骨,選民至今卻所知甚少;馬辦的文膽必須要讓「脫胎換骨」這四個字添血增肉,否則也祇是空洞的口號而已。

       總統選戰雖然不是演講比賽,而且候選人的政見講稿即使寫得像莎士比亞那樣,也並不保證就可以贏得選戰;但政見會是候選人同台競賽,它的收視率雖然比不上辯論會,但起碼也有幾十萬選民收看,候選人表現好壞當下立判,也或多或少會影響選票;文膽角色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歐巴馬與甘迺迪當年能夠勝選,雖然有許多主客觀因素,但替他們寫講稿的文膽,例如甘迺迪的索倫森(Ted Sorenson與歐巴馬的羅威特(Jon Lovett卻能以一支筆替他們的候選人打動人心,並進而收到為選戰加分的效果。

       在台灣今年這場總統選戰中,候選人的政見講稿雖然至今仍未出現引人矚目的佳言警句,但蔡辦文膽比馬辦文膽表現較好卻是公認事實;寫政見像寫詩,比寫政見像寫施政報告,當然要更見用心。總統政見發表會還剩兩場,馬英九還有六次各十分鐘的發言,馬辦文膽如果不多用點心思撰寫講稿,這三場政見發表保證會讓馬英九選情失分;十分鐘講稿字數不到兩千字,馬辦文膽雖然不必寫出「莎士比亞加馬基維利」那樣的講稿,但要寫得文情並茂或者寫得血肉俱全有那麼困難嗎?(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相關閱讀:

馬政府兩岸政策三秒膠 ---- 王健壯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031673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99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