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學人:中國海外輸出媒體 品質低下
2010/04/29 04:49:17瀏覽607|回應0|推薦1

 【記者金沙/編譯】

中國首家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ly)於上月初做出自1981年創刊以來最大的門面調整,並誇耀它擁有的國外通訊員數量,宣稱其目標是「設定新聞議程,而不是跟隨。」然而,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國外對其領導世界新聞議程的說法反應冷淡。

《中國日報》這次的整頓顯然意圖脫離乏味的大型報紙型式,響應胡錦濤說法而改頭換面的媒體之一。胡在2008年視察共黨喉舌《人民日報》時,認為西方在全球意見交換方面占有優勢,強調中國計畫扭轉現勢。中共領導階層認為,中國欠缺軟實力是由於西方媒體操控的反華意識所引起,他們同時相信,在國外的好名聲會增加其國內的知名度。

中國國營電視台央視CCTV有一項3年計畫,要將19個駐外新聞辦事處增加到56個。去年 CCTV開播阿拉伯語和俄語頻道,擴展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的服務,緊接著是葡萄牙語。英語頻道CCTV-9在美國已隨處可見,如今,官方新華社正進入電視台,走出大使館,在超市和3G的行動電話上播放短片,CCTV 和新華社都準備提供24小時的英語節目。根據調查,中共為海外媒體輸出總計撥款450億人民幣(66億美元)

《經濟學人》表示,如果這樣做能使中國媒體對新聞的敏感度加強,倒是好事。2004年的亞洲海嘯,中國在東南亞的記者人數比美國和BBC都多,但是西方電視網主導了一切,中國記者毫無建樹,甚至連中國主播都得依賴西方的報導。在中國,除了文宣部直接掌控的媒體之外,當局在1990年代已經刪除對媒體的所有補助。為了增加讀者和廣告,獲得盈利,新聞的採訪必須更大膽好奇。《人民日報》旗下的英文小報《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去年4月開始與《中國日報》競爭,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新媒體。31日,英文《環球時報》頭版登出了一篇《中國日報》絕對不會刊登的新聞:一則年齡造假的中國奧運銅牌選手新聞。去年,它是唯一一家刊登1989年天安門鎮壓20周年的報紙。最近的文章則包括了對於網際網路監控的調查,更曝光、批評官員的腐敗,例如社論中反對警察使用酷刑。上月,十幾家刊物同時刊登一模一樣的社論,呼籲改革歧視農村人口的戶籍制度,但幾個鐘頭之內,大多數報紙的網站便刪除了這篇社論,言論限制依然如故。

《經濟學人》指出,去年8月,中共中央機關《求是》雜誌中出現一句話:「壟斷是自由的敵人」,對中國在全球所謂的媒體壟斷者中缺少一席之地感到憤怒。這句話不但不積極要求國內的言論及出版自由,反而突顯出一個謬論:中國認為掌握國外傳播頻道就足以贏得朋友、影響民眾。這也是中國積極向海外輸出新聞媒體的原因所在。

在中國,為政府服務的記者必須接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課程訓練,他們的使命是將宣傳資料寫入應該客觀的報導之中。獨裁者的行銷手法是:同意是製造出來的,異議則被消音。胡錦濤所宣稱的「和諧」美德是以不讓媒體發聲為代價。《經濟學人》說,中國的新聞業側重於中共領導人的活動,對於不受歡迎的壞消息則不允許報導。例如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被學校脆弱建築物壓死的大量小學生。同時,新聞業也貪贓枉法,由官員和商人操縱。在中國境內,新聞是矯揉造作的公眾辯論,而且,不管包裝有多麼豪華,在國外它都是劣質的新聞。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97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