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政治需要大思維 ---- 張錄強
2009/12/14 08:24:32瀏覽556|回應1|推薦3

2009-11-25)思維空間

陳水扁時代,台灣成為與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和成長特性的市場(中國市場)勇於切割的經濟體,因而錯失了近十年的發展機遇,使台灣滑落至亞洲四小龍之末。(19982008經歷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看其時對中投資比重,比較當時經濟狀況,就可知論述錯得明顯!尤其馬英九時代全面開放這近20個月,您知台灣經濟滑落至亞洲之末?)馬英九時代開啟了“拼經濟”的新紀元,但是島內業已形成的意識形態背景和競選連任的壓力,束縛了當政者的手腳。在兩岸合作中,避談政治已經成為新時期台灣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障礙。如何“知其不可談而談之”,充分利用政治議題拓展發展空間,進而為台灣的長期繁榮與發展奠定基礎,需要大思維。基本思路應該是充分利用政治議題,在亞洲搶先與大陸建立統一市場,為台灣今後至少100年的發展創造條件。(請自行參閱  林環牆教授2006.9錯誤的單面向西進論2007.7兩岸共同市場的國際比較利益逆轉2008.3香港經驗看兩岸共同市場

區域共同市場能有效開拓發展空間

上世紀50年代以來,歐洲的政治家痛感市場分割對經濟發展的製約作用,開始著手推動歐洲統一市場的建立。歐盟及其前身五十多年發展的歷史,充分見證了在若干主權獨立國家之間建立統一市場的艱難,也充分考驗了歐洲政治家的智慧和膽識。雖然歐洲一體化至今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面臨著許多困境,但歐盟發展勢頭一直在持續,歐盟“總統”也將於近期浮出水面,有人甚至聲稱“歐盟都就要成為一個國家了”。歐洲一體化在打造歐洲優勢,促進整體發展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除歐洲一體化步履穩健、深層推進外,北美自由貿易區、亞細安(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國家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區建設更是層出不窮,區域一體化幾乎成為世界各國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不可阻擋的國際潮流。

台灣發展需要拓展外部空間,而大陸為台灣擴張發展空間提供了極大可能。台灣已經先後簽署了五個自由貿易區協定,但所涉及貿易額不足其對外貿易總額的1%,而台灣對大陸出口已經達到其出口總額的40%。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建立兩岸統一市場對於台灣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經濟拚命西進,政治走向一中,外交單向休兵,國防搖擺不定美化中國 傾斜中國 進而依賴中國 鎖在中國 就是無能者的唯一招式!

日本首相鳩山上任伊始就迫不及待地拋出建立東亞共同體的主張。但是,在亞洲,無論是中日韓模式,還是“10+3模式,東亞共同體的建構依然面臨著歷史的、現實的巨大障礙,離心離德的亞洲各國,以及對中國崛起心存恐懼的列邦還很難達成共識,區域一體化可謂遙遙無期。與東亞共同體面臨的嚴峻國際形勢相比,台灣和大陸之間先行實現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障礙更少,雙方的動力更充分,區域一體化建設也更有可能充分和徹底。完全可以講,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其他經濟體具有超越台灣,與大陸建立更有深度和廣度統一市場的條件,這是台灣獨有的優勢。錯囉,貴國與中國語言、文字、血統更具親近性,Why not?因為,新加坡也不想成為野蠻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兩岸有遠見的政治家應充分把握歷史機遇,儘早謀劃和推動台灣、大陸市場一體化進程,為兩岸,尤其是為台灣發展拓展巨大空間,這也是台灣可以“先他國一步”搶抓的發展先機,將為台灣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建立統一市場需要政治護航

政治構架是經濟合作的重大製約因素。建立兩岸統一市場是一個複雜過程,需要以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政治構架為基礎。但是從111314日於台北舉行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反映的情況看,有關兩岸政治構架的分歧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大陸對兩岸關係的核心訴求和戰略指向是統一,而台灣的核心訴求是經濟,戰略指向是迴避統一兩者在近期目標中雖有交集,但在遠期目標上卻存在巨大分歧,這是兩岸關係難以迴避的潛在風險。這種潛在風險不消除,經濟合作隨時可能面臨反复,建立統一市場的難得機遇也很可能流失。“統獨”在台灣幾乎是無法正常展開討論的政治議題。但是,物極必反,“統獨”議題的戰略價值很可能同時也被台灣社會大大的低估了。馬英九“拼經濟”對台灣民意理在當然。但大陸屢釋善意並頻頻超越台灣當局的預期,同樣也是以大陸民意為基礎(注:凡是了解大陸的人都應該清楚,大陸民眾與政府在“統一”方面的立場高度一致)。大陸當局對台灣民意(比如:大陸民主化等)、台灣當局對大陸民意(比如:統一)的刻意迴避,是兩岸政治合作難有共識,經濟合作面臨風險的重要原因。台灣對大陸民眾追求統一的民意缺乏回應的誠意,很可能使其欲“拼經濟”而不得,反而招致經濟“綁架”;大陸對台灣民眾的民主訴求缺乏回應的勇氣,也有很可能招致欲求“統一”而適得其反的後果。兩岸當局誰先回應對岸的民意訴求,誰就更有可能在兩岸合作中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以及戰略、戰術上的主動。

總之,台灣與大陸僅僅停留在經濟合作的層面是不夠的,沒有可靠的政治構架的保障,兩岸合作很難朝著雙贏的方向持續地走下去。兩岸當局應該充分發揮政治智慧,通過政治架構為兩岸合作和共同繁榮上一道保險,這才是兩岸深度合作以及台灣長治久安、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通過政治架構實現兩岸雙贏

兩岸之間談政治架構,雙方必然互有期盼,而且必須相互讓步才能取得實質進展。因此,大陸主張的統一模式應該充分考慮台灣民意的實際狀況,台灣也應該體諒中共對“大陸民主化”的高度敏感,兩岸應該著眼長遠、共同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政治構架。(充分考慮V.S體諒)建議兩岸能夠以超越歐盟模式的政治智慧,以建立中華聯邦作為長期合作的總指針,兩岸以平等成員身份參與中華聯邦的創設,並分聯邦創設、實體聯邦等不同階段長期規劃、分步推進。(您知道嗎?陳水扁時代2002就提過了,怎不見閣下鼎力相助?

在聯邦創設階段,台灣可以考慮暫時繞開“大陸民主化”前提,把大陸民主化的主動權留歸大陸內部掌控,而首先在聯邦層面實現民主化。比如,兩岸共同製定聯邦憲法,根據聯邦憲法選舉產生聯邦總統和聯邦議會,成立聯邦法院,組建聯邦理事會(代行聯邦內閣職能,統轄聯邦層級的事務)。並由以上機構負責逐步統一兩岸稅制、法治、行政等,為實體聯邦的最終形成鋪路搭橋。按照規劃完成聯邦創設階段目標後,分別通過兩岸全民公決後進入實體聯邦建設階段,終止聯邦理事會職能,組建具有實體職能的聯邦內閣,統一外交和國防,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聯邦體制。

為消除兩岸對政治合作的顧慮以及保障雙方權利,在製度設計和進程控制上,應該設置充分的防火牆和安全退出機制。比如:聯邦憲法中應明文規定,在聯邦創設階段,聯邦議會通過的議案只有經聯邦成員議會批准後才能生效;兩岸政治紛爭屬內部事務,由聯邦理事會負責協調,軍隊必須保持中立等等。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主張首先在聯邦層面實現民主化,並不是不要大陸民主化,而是要為大陸的民主化構築具有約束力的外部條件和推動力,有步驟地加速推動大陸的民主化。兩岸聯合製定聯邦共同憲法、選舉聯邦總統和聯邦議會的過程,就可能成為推動大陸漸進民主化的過程。(陳水扁時代2002就提過了,您知道中國表現得多不屑與輕蔑嗎?作為兩岸合作遠景的中華聯邦,既可以從大陸意義上理解為大陸統一了台灣,也可以從民主世界的視角理解為台灣以民主化的形式統一了大陸。但無論如何,一個十三億人口大國的民主和繁榮,都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事件!

統一市場只會進一步強化台灣優勢

有人擔心,建立統一市場會消弱台灣的優勢,使台灣淪落為大陸的附庸,最終不戰而統。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為什麼?全球化時代的經濟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智力與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在沒有放棄落後的意識形態控制之前,大陸在文化、教育、管理、創新等方面難有系統全面的進步。相反,統一市場的建立,人才流動的便捷化,會使民主化的台灣社會更便於吸引和聚集大量的優秀人才,推動台灣不斷向“統一市場”“產業鏈”的高端遷移,最終很有可能形成生產和市場均在大陸,而核心技術、競爭力及高端智力均在台灣的局面,形成大陸難以取代的差別競爭優勢。屆時“不戰而統”的主動權恐怕就不掌握在大陸手裡了。(真是空中樓閣的理論大師啊,下凡吧!

其實,只要睜開眼睛稍微看一看,當今大陸每年有多少學生到自由世界求學,然後學成不歸?每年有多少先富起來的人為尋求自由與安全移居海外;每年又有多少人以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的方式遠走他鄉?(大師啊,中國人的慘狀,使他們也學我臺灣人與您新加坡人祖先一樣:選擇逃離中國!我們就應該知道兩岸合作可能給台灣帶來多大的機遇了!當然,建立統一市場的優勢能否從“可能”轉化為“現實”,還需要信心、決心、共識、戰略、戰術等多方合力。靠空想搶抓不住機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只能坐失良機。對於台灣長遠發展而言,當前最緊要的還應該是大思維、大決心和大戰略。(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586297

 回應文章

尉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好呀!
2009/12/15 14:49

約半年來,一直想寫一篇<臺灣需要大思維>的文章,沒想到張先生這樣寫了.

想寫這主題的原因在於,個人發現臺灣具有許許多多局促`狹隘的思維, 並且本人覺得,這種局促成狹隘的思維不僅表現在政治方面,還表現在媒體方面,也表現在普通民眾的心理和眼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