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9 21:22:14瀏覽545|回應0|推薦2 | |
2009.8 是什麼原因讓本次衰退如此糟糕?過去的衰退從某些指標上看要嚴重得多,但二戰以來還沒有那次給經濟造成了這麼嚴重的打擊。這已是最長的一次衰退。判斷美國經濟何時陷入衰退的非營利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說,此次衰退始於2007年12月,距今已有19個月。這也讓這次衰退期超過了1973~1975年和1981~1982年那兩次長達16個月的嚴重衰退。失業率正在逼近1981~1982年衰退時的高點,失業範圍也是1948~1949年那次衰退以來最嚴重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降幅是1957~1958年衰退以來最大,自大蕭條以來,美國還沒看過財富以如此的速度蒸發。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對衰退的定義是「各個經濟領域的經濟活動明顯下滑,持續時間超過幾個月」。該組織觀察的主要指標有GDP和就業率,以及收入、銷售和工業產值。即使像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的那樣,本次衰退已經或正在接近尾聲,但其嚴重程度也超過了戰後的歷次衰退。1981~1982年的經濟衰退已是許多美國人最刻骨銘心的經濟陣痛。為了遏制當時猖獗的通貨膨脹,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短期利率提高到20%以上,導致經濟陷入停滯,數百萬人失去工作,讓失業率飆升至10.8%。 6月失業率達到了9.5%。但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由於企業仍對招聘員工持謹慎態度,即使經濟衰退結束,失業率也會繼續攀升。更糟的是,每月需要新增大約10萬個就業崗位,才能跟上人口的增長。儘管失業率並未像上世紀80年代初時那麼高,但與此次衰退有關的失業已更為嚴重了,因為衰退開始時的失業率要低於1981~1982年的低迷時期。上個月,美國的就業人數比2007年12月就業率處於最高峰時少了670萬人,降幅為4.7%,而1981~1982年時的降幅為3.1%。 負責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衰退日期確定組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霍爾(Bob Hall)說,「在就業方面,我們現在已經比1982年還要嚴重,基本接近了1948年那次戰後最為嚴重的衰退。」1948年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配給制下積累的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企業的庫存超出了它們的銷售能力,因此被迫降低生產,裁減工人。當年開始的經濟衰退,造成非農就業人數下降了5.2%。不過,在多餘的庫存得到消化後,就業率很快就回升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90~1991年和2001年的兩次衰退都是在經濟開始復甦後很久,就業人數還在下降。這種滯後的下降是就業率對經濟衰退反應方式的一種變化,經濟學家擔心這種方式還會持續下去。 最近幾次衰退的發生並不是那麼突然,原因之一是通過減產對困境做出反應的製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在1990~1991年和2001年的兩次衰退中,GDP的降幅均較小。國內生產總值是所有生產出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的總價值。相較之下,這次衰退中GDP的降幅讓人吃驚。今年第一季,GDP較去年的高峰值下降了3.1%。二戰以來唯一比這次降幅更大的衰退是在1958年,當時美國是個製造業大國。在消費支出受美聯準會升息影響而降溫後,製造商紛紛減產,令GDP下降了3.7%。不過聯準會後來降息,經濟迅速好轉,那次的低迷也成了持續時間最短的一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歷史學家德龍(Brad DeLong)說,二戰以來,當聯準會認為已經採取了足夠的措施遏制通膨時,一場普通的衰退就會結束。不過這次的低迷是由房屋和信貸市場崩潰導致的,這樣,聯準會降息對刺激增長就沒那麼有效了。經濟學家們認為,這次衰退中GDP的降幅可能超過1958年。 好消息是:此次衰退中家庭收入的下滑遠遠不及以往任何一次衰退嚴重。原因之一是很多州擴大了失業福利,以及勞工尚未看到自己的賺錢能力被不斷上漲的價格吃得一乾二淨。1973~1975年的衰退中情況並非如此,當時食品和能源成本飆升。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美國家庭收入期間下降了5.3%。目前這場衰退中,美國家庭收入下降了3%。不過,此次衰退吞食美國人財富的規模卻是史無前例的。不斷下滑的房價令美國家庭持有的房屋淨值減少了5.1兆美元,降幅41%。美國人還在股市上損失了數兆美元。上世紀30年代以來沒有哪次財富的縮水能與這次相比。房屋淨值即房價減去貸款。隨著家庭努力恢復損失的財富,他們支出減少。雖然消費好轉了一點兒,經通貨膨脹調整後仍較2008年的高峰水平低1.9%。之前和這次衰退中支出下滑嚴重程度相當的衰退只有兩次。【1】在1953~1954年的衰退中,當國會對公司利潤徵收不受歡迎的稅賦,進而為聯準會遏制通膨的努力推了一把之後,支出降幅高達3.3%。【2】1980年的衰退也有得比,當時的卡特總統為遏制通膨,說服聯準會嚴格控制信貸的使用。 逆轉這些政策,讓支出再次進行,這些都相對容易。不過,要想逆轉財富縮水的趨勢卻非易事。這意味著不太火熱的消費支出可能會在未來數年中拖累經濟。(原文刊於華爾街日報,國際組整理)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