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09/05/28 09:20:59瀏覽456|回應0|推薦1

(編輯:范雲波)  20060110

  

袁隆平 761973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例雜交水稻至今累計增產4000億公斤2000年實現超級水稻一期700公斤目標2004年實現超級水稻二期800公斤目標2005年年末,袁隆平的超級水稻二期通過了國家驗收,將于今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種植,也就是說水稻產量將達到大面積平均畝產800公斤。這意味著,每年又可以多養活7500萬人。 

    袁隆平:我感到最愉快的是一個出新成果,能夠在靈魂上得到安慰的。這樣有所寄托的要出新成果,我不停留在原有的這個成績基礎上。 

    不能停滯不前,是袁隆平給自己的要求。這樣的要求緣于他的一個夢想。雖然許多人總把夢想跟年輕人聯係在一起,可是,對于76歲的袁隆平來說,他的夢想或許比許多年輕人還要大膽。 

    袁隆平:我就做了個夢。這個不是一個水稻,夢到一個樹一樣的,哎呀上面全部結著有花生米那麼大的稻谷,那個樹好大的,遮起來。我說好興奮。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湖南偏遠山區的一所農校教書,最初他研究紅薯、西紅柿的育種栽培。1960年中國發生了一場罕見的自然災害(?哈哈)袁隆平看到有人餓死在路邊,他意識到只有水稻才是農民的救命糧。 

    袁隆平:看到這個農民這麼苦,我們學農的應該有這個義務,有這個任務要幫助。這個就是說發展農業,要幫助農民這個如何提高產量,改善他們的生活啊。 

    從此,袁隆平把如何使水稻增產當作自己的夢想。經過4年的研究,袁隆平對水稻雜交發生了興趣。可是,按照當時經典教科書的觀點,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雄蕊、雌蕊都在一朵花裏面,很難進行雜交,但是34歲的袁隆平卻對這個權威觀點產生了懷疑。 

    袁隆平:因為這個雜種優勢是世界上面,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它不以受生殖方式來決定有沒有優勢。關于在于雜交兩個親本遺傳有沒有差異。你沒有差異,跟自交一樣就沒有優勢。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袁隆平就必須找到可以和實驗田裏的水稻進行雜交的品種。可是,從1964年到1970年的6年時間裏,袁隆平他們用國內外幾百個品種做了幾千個雜交組合,並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袁隆平:他們講是百裏挑一,百裏挑一。我們是千裏挑一。懂了不?幾千個材料裏面能夠出來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優良的,那就是很不錯了,大部分都是淘汰了。

   袁隆平沒有放棄,他打算從野生水稻上尋找突破口。1970年,袁隆平在海南島的一片沼澤裏偶然發現了一種野生的水稻,人們把這種野生水稻叫做野敗。 

    袁隆平:然後我就用人工做雜交。第二年證明就是有一些組合,我們叫雜交組合,雜交不是一個品種很多,也有很強的優勢。于是就堅定了我的信心,就是水稻有雜種優勢。 

    野生水稻的發現,終于打開了雜交水稻研究成功的關鍵環節。1973年,袁隆平他們進行的雜交水稻試驗獲得了成功,這種雜交方法被袁隆平稱為“三係法”。而此前,國際水稻研究所也搞過同類的研究,但搞了兩年就放棄了。 

    袁隆平:終于成功了,最高興的。我們每年它不能百分之百地保持。明年呢,就有一部分是不育,有一部分又是可育,就把它搞成了九年。最後第九年的時候,全部是種了幾萬株啊,沒有一株有花粉的。這個我是如釋重負,這個事情搞得壓力當時很大的,終于搞成了。 

    袁隆平研究的三係法雜交水稻成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雜交水稻品種。據統計19761987十年間,中國的雜交水稻增產稻谷1000億公斤,這對于七八十年代還在為溫飽努力的中國農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糧。 

    袁隆平:搞科學研究呢,我想首先一個就是不要怕失敗;第二個,搞科研呢,你就不要怕辛苦,是吧?書本上是種不出小麥,種不出水稻,這個東西我都是知道的。這個再一個更重要的就是你這個前途有沒有,你這個研究的前途。有沒有前途是不是個死胡同,如果這個方向錯了,沒有前途,你再用力也是白搭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組獲得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2001年他又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外人看來,袁隆平已經實現了他的夢想,可是,他卻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1997年,袁隆平的目光從雜交稻轉移到了超級稻的研究上。超級稻就是超高產優質水稻,他提出利用雜交優勢和野生稻的增產基因,實現超級配套。經過3年的研究,2000年,超級水稻一期實現平均畝產700公斤目標並在全國大面積推廣。

    袁隆平:要技術上向前進。就是說,因為我從技術上講,從業務上講我認為這個水稻的這個產量的潛力還大得很,還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產量。這是從技術上講,這是動力之一。另外一個動力,我反正不斷地追求,我總是不滿足。現在76歲的袁隆平每天下班後,都要去遊泳、打氣排球。球場上的他像個年輕人一樣,每球必爭。 

    袁隆平:我也不懂,為什麼我現在還很好勝,還想爭取新的東西,我也懂這個動力從哪裏來。他們講大道理是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當然這個也有,當然我不是。我覺得這個內在的動力在哪裏,我一直在琢磨,還琢磨不出來。所以說,還有一個原因,我把這個名利看得很淡。失敗了,反正科學實驗我是不怕失敗,失敗有教訓嗎,給他們年輕人留下來了。 

    如今,超級水稻二期也將于今年在全國推廣種植,而此時袁隆平又瞄上了農業科技前沿的分子生物學,他希望自己這種大膽的設想和創新能夠實現超級水稻三期的夢想,就是讓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900公斤,甚至1000公斤。 

    袁隆平:我這個人呢水平不高,但是我有一種認識,就是要不斷地創新。這個科學的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創新,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向新的領域,新的高峰攀登,這才是科學研究的本質。

【版主的話】吾雖非中國人 但也要 為你們喝采

這真是中國人的驕傲 為你們喝采 尤其是 19761987十年間,中國的雜交水稻增產稻谷1000億公斤,這對于七八十年代還在為溫飽努力的中國農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糧。 這就是行善 補這濁世中的破網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98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