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商翠豐集團的中國教訓 ---- 英國泰晤士報、電信報
2009/03/30 00:36:20瀏覽906|回應0|推薦0

(記者施明編譯2009-03-28)英國翠豐集團(Kingfisher Plc)是歐洲最大的家庭DIY修繕產品零售商,全球經濟衰退不僅使翠豐集團在母國受挫,使它在英國的銷售額下降了二點三個百分點,同時也使它在曾經最令人期待的海外市場中國遭受打擊。二十六日翠豐宣布,準備關閉六十三家中國連鎖店中的二十二家,中國營運虧損了三千萬英鎊。英國電信報二十六日報導,無數的英國公司一直在做中國賺錢夢,以圖沾中國經濟發展的利益。然而翠豐的經歷卻顯示出﹕中國經濟已經在遭受反向巨變。

翠豐在中國有太多的超大型虧損商店,而且顯然過分投入中國房產泡沫,現在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從每年四十個百分點的成長額度變成每年十個百分點的收縮。道瓊新聞二十七日報導,翠豐集團的百安居(B&Q中國連鎖店為公寓提供從設計到裝修的所有服務,把空混凝土殼變成家。顧客在百安居一旦選定設計、裝修和顏色後,百安居服務隊就承擔所有的工作。中國房市倒下後,百安居的銷售也隨之收縮。

由於中國經濟失血,翠豐準備關掉六十三家中國店中的二十二家。留下的店面也將重整,十七家將會縮小規模。翠豐的中國分公司今年由於銷售額下降了二十四個百分點,只有四億三千一百萬英鎊,損失達五千兩百萬英鎊。翠豐的撤退是尷尬的,它曾經對中國分部寄予厚望。二零零五年在前集團首席執行長葛銳‧摩爾菲(Gerry Murphy)的掌管下,翠豐收購歐倍德(OBI )在中國的商場從而鞏固了其領導地位。

泰晤士報二十七日報導,翠豐在中國的經歷及教訓,對最近的公司發展模式提出了又一次警告。在九十年代後期,幾乎找不到哪個首席執行長不會摸索著向互聯網發展商業規劃的,但多數遭受巨大損失。無數的英國公司一直在做中國發財夢,在經濟危機、房地產市場直跌的今天,還有多少外商公司在中國能夠賺錢﹖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79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