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東協 聯手獵殺中國製造業(2) ---- 今周刊
2014/06/03 20:11:48瀏覽289|回應0|推薦0

2012/03/22

美國重建中  用全面貿易戰奪回製造業優勢
   
三月十四日,紐約聯邦銀行公布最新研究結果,象徵美國東北部地區製造業活力的「帝國製造指數(Empire State Manufacturing Index)」,達到近二十一個月以來的新高水準,表現超乎眾家市場分析師的預期;幾個小時之後,同樣是對美國東部製造業具有指標意義的費城聯邦銀行製造業指數,亦是以近年新高的數字令市場驚豔。
   
美國、中國,分居當今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兩大主要經濟體同時「變臉」,正在重塑過去二十年來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經濟運行模式。「中國大量生產,歐美大量買單」,這條路線已經走到盡頭,世界經濟二十年以來,最重大的一次結構調整,即將啟動。
   
表面上看,中國減產、美國增產,是扭轉貿易失衡的正確方向;只是當這面正義大旗是握在正為民意支持度而辛苦奮戰的美國總統手上時,他所採取的手段與策略,卻有可能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衝撞與不安。「理論上,美國重建製造業的路途還很遙遠,中國轉型內需經濟也有長路要走,現階段最需要擔心的,是歐巴馬為了快速提高製造業就業機會,而在短時間內發動激進且全面的貿易戰。」著名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創辦人謝國忠表示。

    謝國忠對於美國發動全面貿易戰的擔心,可以回溯到一年,在歐巴馬於當年三月發表「國家出口倍增計畫」之後,逼升人民幣匯率,一度成為白宮官員對外發言的主軸之一。隨情勢發展,到了當年十月,「貨幣戰爭」一詞終於成為全球經濟最熱門的字眼,在美國準備大印鈔票推出QE2(第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下,匯率競貶,成為當時許多國家面對美元貶值大勢的因應策略。美元貶值直接強化了美國產品對外出口的價格競爭力,不僅如此,弱勢美元的另一個效應,是讓以美元計價的能源價格更加易漲難跌,等於間接拉高了海外工廠將商品輸往美國的運輸成本。

歐巴馬宣戰中  用貿易保護創造就業機會

    除了過去兩年逼升人民幣匯率、自貶美元匯率的「前例」之外,歐巴馬的近期發言,應該也是讓謝國忠不敢大意的原因。在一月二十四日歐巴馬所發表的國情咨文中,他是這麼說的:「我們對中國提起貿易訴訟的案例數量是上一屆政府的兩倍,由於制止了中國輪胎的傾銷,一千多名美國人得以找到工作。但現在我們還要再接再厲。」「如果你是想要把工作外包的企業,你就不該獲得減稅。這筆錢應該用來當作『搬家補助』,補貼那些決定把工作機會遷回美國的公司。」「把這些稅法改革方案交給我,我會毫不考慮地立刻簽署。」慷慨激昂的演說中透露出鮮明的訊號:美國重建製造業的主要手段,是貿易訴訟、保護,以及補貼,歐巴馬的企圖是降低企業回美設廠的成本、增加中國商品輸入美國的障礙;或者可以直接說,歐巴馬的「重建美國製造業」大計,並非「新增」製造業,而是要和出口國家開打,「奪回」製造業。

    或許因為政策的意圖明確,曾任台積電監察人的全球經濟戰略及企業競爭權威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今年三月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erd business review》雜誌中特別撰文,對美國的當前政策提出警示:「競爭力的提升與創造就業機會是兩碼子事,如果只是企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並不能真正提升美國競爭力。」他在文章中意有所指地提醒美國政府,必須專注於創造「較高薪資水準」的工作機會,「重點絕對不是比拚誰的勞工更便宜、誰的貨幣匯率更廉價。」無論如何,對於中國或其他出口導向國家來說,歐巴馬為了兌現「重建製造業」支票,所將引發的恐怕會是一場充滿反擊火力與掠奪意味的零和遊戲。於是,位在中國的製造業者,正面臨著空前壓力。一種前無出路、後有追兵的肅殺氣氛,已經罩頂。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386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