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無人超商泡沫化 181億投資盡成灰
2019/05/23 09:38:59瀏覽211|回應0|推薦0

2019-05-15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中國近年來如「鬱金香狂熱」之類的泡沫事件有增加的趨勢,繼之前ofo共享單車失敗後,2017年一度蓬勃發展的「無人便利商店」,如今幾已「船過水無痕」,高達4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81億元)投資也化為烏有。

中國微信公眾號「電商頭條(ecxinwen)」在14日發表文章,首先談及了中國20177月開始的無人零售狂潮,當時的瘋狂程度是:在短短5個月內,中國就成立了138間無人零售公司,開設了200間無人便利商店,貨架數2.5萬個,總投資額達到人民幣40億元。

不過無人超商泡沫破裂卻來得又快又猛,2018年初就開始出狀況,許多公司紛紛關閉分店、虧損,乃至欠薪及破產,文章更直指,現在中國「無人零售模式基本宣佈破產」文章中整理出了3個產業消失的原因,首先是過度狂熱擴張,無視於周邊地區可能有限的消費能力,此類進程幾乎會泡沫化,ofo共享單車的失敗也是類似原因。

其次,文章指出,對零售業而言「收銀人力」其實反而是最低的成本之一,不但物流、清潔人力無法節省,許多科技設備反而徒增成本再來則是中國網路購物盛行,無人商店不符中國消費習慣。

最後文章提醒「永遠不要跟有錢人玩資本遊戲」,事實上,中國最早的無人便利商店,就是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實驗性」的產物,結果一堆初創企業跟著跳下去,造成悲劇。

虛耗近5000億 中國「共享經濟」成泡沫

20180510日 記者吳旻洲台灣綜合報導

中國近年許多「共享經濟」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共享單車」、「共享房間」、「共享雨傘」等。不過據《微信上的中國》報導指出,這些中國式的共享經濟幾乎全軍覆沒,消耗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700億元)。

該報導提到,中國的共享經濟概念為「共享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曾經掀起一股熱潮,包括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行動電源)、共享「睡眠倉」、共享雨傘,最後的下場卻是一個個的倒下。

以共享單車為例,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人民幣258億元(約新台幣1,211億元),至今2018年融資金額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單車累計投入恐超過人民幣600億元(約新台幣2,818億元)。隨著共享單車熱潮,2017年下半年「共享汽車」也開始受到投資金主關注,包括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新興企業,融資金額都突破1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7億元),但因受資金限制,共享汽車規模難以擴大,且面臨了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問題,盈利可能更遙遙無期。

而共享充電寶,去年曾一度創造了「40天達成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6億元)融資」的商業奇蹟,但因不符需求、不符合手機發展趨勢、行業混亂,最後銷聲匿跡。後續竄起的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共享衣服等,也幾乎淪為笑談。共享雨傘成為了一門變相買傘的生意,一家名為「共享e傘」的新公司投放的30萬把傘,甚至在數個月內幾乎全部丟失或被偷。

共享睡眠艙則因安全隱憂和治安隱患等因素而喊卡;而去年號稱融資了人民幣8,000萬(約新台幣3.7億元)的「多啦衣夢共享租衣APP」,目前頁面也呈空白狀態,無法正常營運;這些共享企業經歷短暫的激情過後,最後都萎靡不振,甚至一敗塗地。《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表示,中國還沒有一家共享單車公司實現盈利。

中共官媒新華社稱共享單車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不過文章表示,這種吹噓表達了北京賦予「共享經濟」的重要性。政策綠燈一開,騰訊和阿裡巴巴等巨頭緊跟。而在這種瘋狂氣氛中,投資者已把以百萬美元為計的資金拋向幾乎所有帶著「共享」標籤的企業,從籃球、冰箱到奢侈品手袋和手機充電寶。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12月,中國共有190家共享經濟平台獲得人民幣1159億元(約新台幣5444億元)投資。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這些共享經濟行業存有三大「痛點」,分別為:行業同質性高且缺乏創新、商業模式不清晰、資源掌控能力不足。該報導表示,中國共享經濟這看似大而美的市場,除了發明了一種新的搶奪市場方法論外,很難找到它們給中國的科技、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創新和改進。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2688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