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姜皇池/零邦交國的意義與對策
2018/06/29 08:56:34瀏覽404|回應0|推薦0

2018-06-25 姜皇池/台大國際法教授

在中國強勢圍堵下,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持續探底,本土政權執政以來,中國更加強力道,二一六年拔除聖多美普林西比、二一七年取下巴拿馬,二一八年更連拔哥斯大黎加及布吉納法索。兩年內,四個邦交國消失。而近日以來,索羅門與梵諦岡將與台斷交更甚囂塵上,戰鼓咚咚,封殺務盡。會員國亦承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上述種種,使人不免擔憂:邦交國數量稀少,甚至邦交國歸零之際,台灣是否會因此不再是國家?然就國際法而言,特定實體是否為國家,除人民、土地、有效統治政府與對外交往能力等核心要件外,「承認」與國家屬性之關係,學理上素有爭論:有認為承認不可或缺,有認為承認之意義僅「確認」或「認知」特定實體該當國家要件的事實,是否為國家與他國是否承認無關。近年逐漸形成的通論則認為:國家要件固然是得客觀審視之事實,但鑑於此等事實的不確定性,各國的承認無疑是事實存在之證據,他國之承認,最低範圍內是特定政治實體是否擁有「國家屬性」的證據。

因此對台灣而言,若能取得眾多證據證明台灣是主權國家當然好,此亦是中國為何處心積慮地清理台灣邦交國,然若無法維持或代價過高,亦毋庸太在意邦交國數目,蓋真的核心是在確認傳統四大要件下的國家屬性,而數十年來,台灣做為國家的核心事實從未改變,對人口、領土的實際控制與獨立性,雖有消長,但持續存在,而他國承認與邦交國僅是上述事實存在之證據,不曾消失的事實,不會因證據消滅而不復存在。事實上,在一定範圍內,像梵諦岡類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邦交國,若進一步流失,雖不至於說是「因禍得福」,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反有助釐清台灣與中國之糾葛,更有利於確認台灣與中國是相互區隔的兩個國際法主體。

雪上加霜的是:長期以來,中國不僅拔除台灣邦交國,亦堅持「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最高指示」,在相關建交公報中往往明文規定:「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需對方承諾「不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此間強調「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國家,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俄羅斯與法國,雖有國家持不同看法,但仍有一百多個聯合國台灣不會因未獲承認而喪失國家屬性;相同地,台灣也不會因他國承認而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然是否因此即可高枕無憂?卻又不然。中國正傾全力向國際社會抹除台灣個別存在之事實,對此凌厲攻勢,不能不有所反應:

第一、審時度勢,不做無謂邦交國拉扯競賽,大可敞開雙重承認大門,中國自然不會坐視,但「以利合者,必將計利」,中國不論何等富裕,何等強大,各國需求多樣且複雜,中國豈能一一實現其承諾,毫無缺漏?台灣積極主動,只要保持彈性,不排除各類不同安排,尋找機會,敵人不會永遠不犯錯。

第二、敵人不喜歡的更要去做,特別是中國正傾全力抹除台灣存在的事實與象徵,除上述各類公報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外,近來則就台灣對外稱謂強加表述為「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省」等等,因此在我方可控制的範圍內的稱謂表徵,應可進行與中國相區隔的努力,更要凸顯出台灣之稱謂,特別是駐外代表處、國有企業(包括國家擁有最大股份之上市公司)、重要象徵國家建築等等,應一一盤點,仔細評估。

或許有人會認為是沒事找事,徒增紛擾,但中國舖天蓋地消除台灣印記,企圖改變現狀的是中國,若仍坐困愁城,靜盼善意,不積極有所作為,恐非善策。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1291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