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5 00:10:29瀏覽864|回應0|推薦1 | |
拜科技之賜,單眼相機搭配一盞頂光佐以修圖程式修修臉,拍的美美就真是一把好壺 ?
文字遊戲、商業廣告 ... 對認識真正宜興砂壺根本沒有一丁點的幫助 ... 台灣現在很窮,經濟遠遠輸給對岸,早期絕大部分優質砂壺幾乎回流殆盡 ... 一元起標,大發利市,持續且大量從宜興低價批入化工壺 ... 名茶、名壺 ... 只會越來越貴,時至今日,還想撿漏 ... 相較於1980年代,呆胞時期,今日窮困的台灣人,買茶、買壺出手 .... 實在可憐可悲。 對岸禦陶人一篇壺說紫砂十二招入了門檻,有一些程度,雖然在某些觀點還沒摸到頂,但誠懇直接且真實論述,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 一、不可急功近利,紫砂壺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像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泥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二、如果你原來不喝茶,突然玩壺的,那麼我恭喜你,你會有很多的彎路要走,會吃虧很多,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定要花點時間在茶上面,能用蓋碗喝出茶葉的好壞。對你將來的玩壺的進級非常有幫助。這方面現在可能你不會明白,希望你將來能明白。壺和茶是不可以分家的。 三、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那些不知名的泥料,玩這些會吃太多的虧。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以前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 四、不要以為可以養得潤的就是好料子,山外料和純度不高的紫砂也可以泡養出好的效果,但是和原礦比肯定還是有較大差距的。不要以為看著潤的,亮的,或者水色好的,底料就一定好。看著乾澀,水色不好的料子就一定很差。現在練泥的工夫,明針的水準,燒什麼窯,對泥料成色的影響要超過底料本身的品質的。現在有一些純度不高的料子(山外料,化工料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但是有的人手藝好,明針功夫了得,再加上打磨拋光,壺表看起來漂亮很多,但泥本身並不是真的好。一把剛出窯的壺,經過上千度高溫之後,壺的外表灰頭土臉的,一點光澤都沒有,所謂和田玉一般的光澤需在茶水滋潤養護之後才會有的。 五、關於龍山料和山外料的識別,龍山料用開水注入新壺30秒後倒盡,有股淡淡的陶土香味。龍山泥做的壺手感很潤,砂料看上去有砂感。這點非常重要,也是區別和黃龍山以外的山料重要手段。龍山料靜謐通透,呈亞光(黯然之光),養後的光澤猶如兒童眼睛的清澈狀。新壺有少許雲母片,但壺養成就會消失。如果壺身泛出不自然的亮光,燈下觀察沒有透感,反光混濁。特別要注意看蓋內,因為賣壺人這裏往往不做拋光處理,呈不平滑狀玻璃相:劣質泥結晶度高含砂少,不耐高溫的緣故。 六、不要盲目聽信別人教你如何識別原礦,比如原礦一要有鐵質,實際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土,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雖然紫砂含有雲母,雲母在燒成的過程中會遺留下來,在光下發出點點銀光。但是從這裏作為出發點,單看雲母的方式,碰上長興泥料時也一樣沒徹,因為長興泥也有同樣的效果。不要去聽說什麼壺形合適泡紅茶,什麼壺形合適泡綠茶,從理論上來看,這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這些所謂的“合適”因素,往往是別人告訴你的,你並沒有經過自己深入考證就相信了,為什麼你不自己去試試一試,這些被大家掛在嘴上的“壺形因素”或“差異化泥料因素”產生的效果呢?結果就是人云亦云,說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其實都是靠不住的。新手玩壺最大的動力應該就是不斷的自我否定。 七、關於實用性,說得人很多了,我只說一點。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杠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八、關於壺形,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俏的壺反而好做。因為花俏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準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了然,沒有其他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同時線條簡單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和那人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著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首先要多看少買,把眼光養正,只要方向對了,哪怕只是在起點,將來也可以玩得很好。 九、關於早期壺的態度,要區別對待,我的觀點以前已經說得很多了。估計也得罪了不少人。我就對菜鳥說,你買來玩玩可以,只要不貴。如果想著買著發財,那我就要笑你太蠢。沒有資金炒的,有些宋代的完整的瓷器杯子也就賣三千五。早期壺別和我說什麼稀缺性,這些都是別人玩剩的。早期壺的泡沫已現,除非你找到比你更大膽的菜鳥接手。我相信泡沫還會持續,能持續幾年我並不清楚。但會越吹越大,最終會破滅。不要以為你收了幾把早期壺就等著發財,多少超級大戶級別的人會笑死。新手不要跳級玩早期壺,應該立足於實用,買一些不貴,有實用強的原礦紫砂壺足矣。 十、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有些吃不了高溫的山外料,吸水性像海棉一樣,倒一點水,馬上吸乾了,這種壺就是吸水性強,和透氣性沒有任何關係,不要聽壺商忽悠什麼透氣性好,這是兩回事。 十一、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頭腦,看問題更有深度,更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絕大部分的新手最初也都往往如此,尤其是有過成功管理企業經歷的老闆們,更容易如此。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告誡他,他就是聽不進去。根源就出在這裏!不要說別人懷疑他的東西,就算是他自己懷疑他的東西,他都能很快找到“合理的解釋”。而且,越解釋越堅信自己的東西是對的。為什麼?因為你們所有懷疑的理由,他自己都已經找過一遍了,都已經獲得“圓滿解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是說破天,他也絕對不會相信!當玩壺進入到這個誤區時,往往就很難拔出來了!這麼多玩壺人之智慧、智力、智商的總合,還遠遠不如你一個腦袋?有這種可能嗎?一定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十二、發現自己玩壺的方向有問題以後,如果不是自己要堅持騙自己。早就可以發現疑點,從而終止收購,減少損失的。可是,人性的弱點,在這種時候,往往都表現得那麼淋漓盡致!讓你欲罷不能,不繼續欺騙自己就是不行!玩得後面收得一堆破爛在家。越玩到後面你會越明白,一分錢一分貨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你願意用一把好壺去換十把根本看不入眼的壺嗎? 羊角遺器以降數百載,得窺堂奧屈指可數,中國宜興產數逾千萬件,能盡收否? ㄧ把顧瓢換ㄧ棟房,多有何用,文字、競標遊戲不能掩飾 次等貨 事實,內行外行其次,傷身損命,是福 ( 壺 ) 是 禍 ( 惑 )。 玩藏高境在於辨泥識正,其境並非盲目收藏可臻,合理價格是ㄧ參考值,便宜絕對不會有好貨,花錢買經驗、盲目收藏只會家裡堆ㄧ堆垃圾,只能怪自己貪。 隨著年紀增長,會慢慢思考許多未來須面對的問題。 今日兩岸,科學昌明,經濟發達,民生富裕,世道墮落,贗品充斥,以假亂真,謀取暴利,難得茶陶,多不可數,圖利虛名,費盡心機,失亦不覺,奉善得福,作惡招禍,果報無門,惟人自招,如影隨形,絲毫不爽,諸行意念,致存ㄧ心,可欺人ㄧ時,不可欺天ㄧ世,網路拍賣,巧取豪奪,千萬筆評價,好大瞞騙生意,不知來日怎作償還。 不值得為了ㄧ點小錢出賣良知,玩藏本是ㄧ件愉悅、快樂的事情,分享理當如是。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