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紫砂路 彭淦生回憶錄 原文手稿
2011/04/08 21:40:22瀏覽969|回應0|推薦1

一:
彭淦生家住宜興蜀山南街黃泥場,現年76歲(1927年~2004年)。
原紫砂工藝廠生技科,已退休15年。在家常看電視,近年來由於看到康熙微服私訪記(關於紫砂部分),對我啟發很大,因為我從小吃的就是紫砂的飯。
  我公公彭金寶是燒紫砂壺看火大師傅,父親彭志洪也是燒紫砂壺看火大師傅。
  母親吳嬌大在家一天到晚做紫砂,大姐彭根娣(王小琴的母親),二姐彭聽大(王亞琴的母親)也做壺。
  弟彭敖生原宜興縣委工作,已退休。
  弟媳崔琳娣原丁山食品公司工作,已退休。
  老太婆儲杏仙原在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在成型車間做陶罐並做紫砂壺蓋,給茶壺配套,後在成品車間包裝打蠟,已退休。
  長子彭耀南曾上放川埠衛生陶瓷廠做成型工人,已退休。
  次子彭耀年,彭耀其現工作於宜興紫砂工藝廠。
  兒媳—徐川娣在家加工紫砂壺;魯文玲,王東萍為紫砂工藝廠職工。
  大女兒彭惠芳原從事紫砂工藝廠技術管理工作,已退休,現在家做壺。女婿吳洪新為制供春壺行家。
  二女兒彭順芳原工作於宜興國際飯店財務部,已退休。女婿陸念江工作於宜興市交通部門。
 
二:
    解放前,紫砂壺是一家一戶在家生產,主要燒紫砂壺的龍窯有5條:1 品勝窯  2 新窯  3 龍糠窯  4 太平窯  5 工廠窯。都是私人窯戶,節數燒多的叫大窯戶,節數燒少的叫小窯戶。
大窯戶有:毛順生,吉三大,束六大,徐滿根,陳祥耀,汪明文,張新成,徐祖安,徐祖純等。
小窯戶有:陳真慶,邵秀岐,吳祥山,周志豐,徐慶棠,毛老四,潘應祥,趙健倫等。
解放前紫砂壺就盛銷全國各地,尤其是軟把獨紐壺。
私人窯戶做工工人有:相老三,方高權,範信昌,吳恩大,崔廣田,張浴四,劉浴太,邵順榮,彭志洪,陸玉坤,周洪大,路庚大等 。

三:
解放後,在1954年,蜀山成立陶業生產合作社,就動員所有分散在外的從事紫砂陶業生產的人員組織起來參加陶業生產合作社。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下面設立三個工廠。
一工廠在前墅(砂貨),場長—蔣虎保。
二工廠在東坡書院旁,潘家祠堂裏(砂貨),場長—張純奇。
三工廠在蜀山南街(紫砂壺),場長—彭淦生。
那時就到潛落,中袁,上遠進行走訪。從此有顧景舟,王寅春,蔣蓉,朱可心,裴石民,吳雲根,許夕生(現在南京),唐祝和,錢寅生,吳純耿,錢盤根,徐盤大,潘根大,周鳳娣,倪祥林,任淦庭,範正根,施福生,陳福源,談耀坤等等。以上都是紫砂成型工人。

四:
     陶業生產合作社,主任周榮貴和周開元,開始組織生產。紫砂分為兩個車間:窯務車間,成型車間。
     窯務人員每天每人進行掛牌分配工作。
其中:
     削罐頭5個人。
     套胚3個人。
     駁胚2個人。
     雜工1個人。
     成型人員每月下達品種生產任務:壽星壺500把,龍膽300把,貢燈1000把,盤底1000把,洋桶500把。
     成型人員每月按完成成品數進行結算。
     窯務車間分工為:燒窯工,裝窯工,套胚工,勤雜工。按每燒一窯結算。
     刻字茶壺品種按件數結算。
     原料是用石頭磨人工牽出來的。
     用60目或80目過摻細粉,用水盤和,做成一塊塊泥料發給成型工人進行生產。

底款 宜興紫砂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