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0 11:26:45瀏覽198|回應0|推薦2 | |
【新聞文摘】八二三砲戰生命鬥士阿祿 2018-08-20 10:47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即時報導 今年逢「八二三臺海戰役」一甲子,名作家、嘉義縣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耗時3年, 撰寫小說《待宵花──阿祿叔的八二三》主角,87歲生命鬥士阿祿過世,,昨天在家鄉梅山鄉公園舉行隆重公祭告別式,陸軍少將武立文到場祭拜,場面哀榮。 王瓊玲及副縣長吳芳銘今天都在臉書發文,追思感念阿祿叔,王教授受邀後天到金門參加「八二三 砲戰六十週年紀念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 題目是:〈待宵花與苦楝樹:八二三的傷殘老兵與烈士遺孀〉。
王教授說,台灣有兩個悲情數字,一個是二二八,一個是八二三,二二八事件中犧牲者得到了道歉、賠償、國訂假日的追思。反觀八二三呢?臺灣對待八二三戰役的受難者,尤其是傷殘老兵及烈士遺族,關懷豈是足夠? 身為文史工作,我總覺得:歷史真相尋求、人性深層探索,必須雙管齊下。而且,檢視土地傷痕、聆聽人們的心聲,其重要性,絕不亞於翻閱厚重史書。所以,她選擇藝文創作──透過人物專訪、史料檢視,結合為小說發想、散文書寫及戲劇演出,為社會盡綿薄之力。 去年,王瓊玲特別選在五月四日出版耗時3年所撰寫的小說《待宵花──阿祿叔的八二三》;也改編成11集廣播劇,由台北電台播出。藉此向八二三戰士致上最高敬意。今年,則全力投入《苦楝樹──八二三遺孀的生命故事》(書名暫定)撰寫與記錄片拍攝。 失明一甲子,阿祿叔勇如待宵花,「待宵花」是金門代表花之一,黃昏時綻放,越黑暗,開得越燦爛、越芬芳。它的花語是:「默默付出」,正如臺籍充員老兵──林德祿坎坷又精彩的一生。 阿祿叔生於21年2月19日,3歲喪母、15歲喪父;連疼愛他的後母,都在閒言冷語之下被迫改嫁。孑然孤苦的他,娶到賢慧妻子阿香,人生有了幸福轉機。不料,一紙徵兵紅單,粉碎美好期盼。他在八二三戰役中,被砲彈炸瞎雙眼、震聾左耳,一身嚴重受傷。所幸妻子阿香不離不棄,陪他療傷、接他回故鄉,與他白首偕老,重建支離破碎天倫。 不識字母親阿香、全盲半聾的父親阿祿,不只敢生下四女二男,還教養得個個成材:其中有當校長、有當調查員破獲全台最大販毒走私案、有得到醫療奉獻獎、有燒出絕美柴窯陶藝的,身教絕對勝過言教。 訪問阿祿叔半年,王瓊玲親自到金門,尋訪他58年前駐防陳坑營區、以及讓他雙眼全盲、左耳失聰、全身重傷古崗陣地,遍尋不著陣地,打手機給阿祿叔,沒想到失明58年的他,竟隔汪洋大海詳細指引正確方向,讓她找到了:符國芳排長陣亡、阿祿叔受重傷、小兵李阿昌發瘋地方。我雙膝跪落在古崗海邊,哀哀痛哭,腦海裡一幕幕浮現當年的慘況: 那天一早,從天未亮砲轟到9點多才暫停。27歲林德祿,帶著20歲服義務役李阿昌,搶在砲火空檔,衝出碉堡,奔往發射六零砲防守陣地。兩人眼見沙土嚴重崩落,就進入土坑,奮力搶修。 這時,對岸突然再度發射大量砲彈。林德祿生命中,眼睛所看到的最後一幕是──與他情同手足的排長被炸斷兩腿,當場身亡。接著,他眼前閃了一大片白光,千萬點火藥與彈片,從坑頂飛灑下來。他聽到李阿昌在哀嚎。而李阿昌沾滿鮮血的兩手,撿起林德祿被砲彈震波所震出來的眼珠子,一直想替他塞回眼眶。 我用手帕包起陣地的一捧沙土,帶回故鄉雙溪村,親手呈給阿祿叔。他老人家用手指揉搓著,終於淚奔而下──那是我第一次看見他流淚。 後來,金門軍方主動透過她連絡,希望在八二三戰役五十八週年紀念會,邀請阿祿叔重返英雄島。阿祿叔歎息的說:「我希望能回金門,去排長墓前,上香致敬。」
2016年八二三紀念活動,85歲林德祿,帶著與他同甘共苦的妻子陳香,穿起喜氣的紅條紋衣衫,由女兒、孫子照護著,一家三代同赴金門。那是他第二次搭飛機。公祭日當天,阿祿叔親自走下輪椅,蹲下身,用顫抖的手撫摸墓碑,一聲聲呼喊:「排耶呀!符國芳排長,我是一兵林德祿,我回來金門看您了。」 當他摸到墓碑所刻的生卒年,他喊我過去:「阿玲、阿玲教授:我今年85歲,我排長卻只活33歲,我比他多活了50多年。假如沒有那場戰爭、沒有那顆砲彈,我的排長,身體那麼勇壯,他怎麼會只活33年、33年呀!……」 阿祿叔聲淚俱下,在場人莫不動容。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