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將至(八): 二個到中國搶灘的故事(善用同文同種搶當贏家)
2009/12/02 18:59:06瀏覽422|回應0|推薦0

二個到中國搶灘的故事

善用同文同種搶當贏家.商周特刊 ECFAMOU特刊 2009-11-20

○○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已連兩年刷新中國影史票房紀錄的北京華誼兄弟影業投資公司,其新作《風聲》在北京首映,這部電影,不僅被視為可望再刷新紀錄,難得的是,這是第一部中國電影公司發行,卻由台灣導演掌鏡的片子。
——陳國富——創中國票房冠軍的台灣導演
這位台灣導演是陳國富,七年前拍完《雙瞳》後就消失在台灣電影圈。直到去年《非誠勿擾》成為中國影史上至今最賣座的電影,陳國富這個名字,才再度從台灣觀眾的記憶中被喚起。因為,《非誠勿擾》是改編自他執導,由劉若英主演的《徵婚啟事》,而他也是這部片的總監製,從企畫初期、編劇,甚至是毛片、市場行銷等,陳國富都給予不少意見。
《非誠勿擾》中國票房逾人民幣三億四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十六億元),二○○八年,不只打敗全球票房冠軍《哈利波特》,連擺出李連杰、劉德華與金城武三大票房明星的《投名狀》,也得甘拜下風;再往前看,二○○七年由陳國富監製的電影《集結號》,同樣是當年度大陸票房冠軍。
從台灣到中國,從編劇、導演到監製,陳國富的電影資歷完整,加上近年來北京華誼兄弟的幾部賣座電影,包括《非誠勿擾》、《集結號》與《天下無賊》等,他都扮演著商業電影的幕後推手,也是最有資格為台灣文創產業把脈的實務工作者之一。
文化認同,台灣比歐美有優勢
甫結束《風聲》北京首映會,陳國富接受本刊電訪,被問道台灣文化創意人才該如何向他看齊?他的回答是:「要走我這條路,其實沒這麼困難。」
陳國富眼中的中國觀眾,其實並不滿足於純粹的感官刺激,「當然,像《變形金剛》這類好萊塢擅長的特效電影,肯定會有市場。」他說,但是,中國觀眾和全世界都一樣,進電影院不是只為了體會難以想像的出神入化,「他們要的,還有文化認同,還必須言之有物。」

他認為,這就是台灣文創產業對岸合作的契機。陳國富指出,同文同種絕對是台灣文創產業的優勢,台商進到中國,圖的不過是廉價人力,「說穿了就是數字,但數字其實是全球共通語言,台商優勢不見得比國外高多少。」但文化可就不同,是累積來的,有傳承意味的。因此,「外國導演眼中的南京大屠殺,絕對不如台灣人的感受更強烈,更能打動大陸觀眾。」
影評人王長安就舉改編自《徵婚啟事》的《非誠勿擾》為例,戲中男主角異想天開,在報紙上刊登了近千字的徵婚啟事,吸引多位帶著不同心事的女性前來邂逅,包括墓地推銷員、性冷感少婦、滿口股票經的勢利女、大著肚子找現成老爸的豪門千金等,甚至還有男同性戀找上門。王長安指出,《非誠勿擾》這部看不到特效的電影之所以成功,不只在於切合了現今中國熟男的心境:人生中有很多無奈,還能精準呈現中國經濟起飛下的未婚中年婦女與台商面貌,再加入網路文化交叉對話的笑點。「這些成功因素,是生活在兩岸的人才能描繪出來的。」
拍中國電影,魏德聖優於史匹柏
「別說台灣沒有好的電影人才,其實,放寬點看,台灣的電影人才可能不只在電影行業裡頭,包括流行音樂、廣告與出版業等,全都可能進到電影圈中。」陳國富指出,從中國的每部賣座電影幾乎都有台灣明星影子,就可知道兩岸合拍電影一定是未來趨勢。
事實上,就連台灣的電影工作者也已發生蛻變,「過去台灣電影人的目標是電影節,現在則是電影院。」陳國富不諱言,二○○八年《海角七號》、《冏男孩》的成功,讓台灣電影工作者開始相信商業主流電影是存在的,甚至還帶動其他藝術等非主流電影跟著多元。

過去六年,中國電影市場以每年三%的速度成長,就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說:中國的電影市場非常龐大,規模可以相當於一個歐洲,中國每個省的面積都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別光想著要抄襲好萊塢,中國人把自己的特色做好就已經很厲害了。」侯孝賢年初接受《環球》電影雜誌時說道。

面對這個可觀市場,陳國富建議,台灣電影工作者唯有持續創作題材、耐心磨合市場,才有機會成功;更重要的,要有自信,因為「史蒂芬.史匹柏來拍中國電影,都不見得比魏德聖來得有優勢。」這是陳國富對於台灣文創產業搶灘中國市場的註解。

小檔案 _ 陳國富  出生:民國四十七年   學歷:台中私立光華高工
經歷: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監製、《雙瞳》導演     現職:北京華誼兄弟影業亞洲區總監製
忠告:要進入中國電影市場,須持續創作題材、耐心磨合,以及有自信   

——翁基能——苦守金融寒窯十年終盼收成
十年,元富證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終於盼到春天了!
早年,每位赴大陸採訪的金融記者,都會到上海拜訪翁基能,大家都稱他「翁首代」,亦即首席代表。雖然「首代」的名稱很響亮,但在元富上海辦事處內,只有四、五名員工,僅他一人來自台灣,其餘全是大陸當地人。
「剛開始,因為外資背景,還有當地物價相對便宜,我們是『走路有風』的。」他得意的說。縱使只有代表處牌照,仍可招募到優秀的年輕人。
挾專業經驗,吃別人吃不下的餅
因為起步得早,翁基能挾著當年台灣還有的金融專業優勢,以及在香港掛牌的外資身分,成為少數唯一在中國有承接過B股業務、國際協調經驗的證券人員。並且,當時股權改造業務因為繁瑣,許多當地券商不願意做,他就想到用台灣綜合券商的概念,加入了研究部門,投資銀行部門承銷部門,簡化了作業流程,也使他吃下當地人吃不下的一塊餅。
他的豐富經驗,成為後繼者最值得請教借鏡的對象。台商企業到大陸拓展業務,找尋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中介機構,多半都要透過他。「因為對岸的法律稅務比我們複雜得多,他們怕到那邊求助無門,會先找熟悉的人。」
但現在的風光,卻是建立在兩個字之上——「撐」與「衝」。
十年前,大陸前景未明,他不敢把家人接過來。當時女兒才國小三年級,現在,都已經大一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我都沒有參與。」翁基能落寞的說;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在對岸眼睜睜看著家園被這百年天災蹂躪重創,自己卻無能為力,他忍不住對天大吼:「我到底在忙什麼?」

離開大陸回台灣的念頭,從來沒有斷過,但「為了給自己、給家人一個交代,」他硬是咬牙撐下來。
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指出,有意前往中國大陸發展,必須像翁基能一樣,具備高度的抗壓性。此外,還得拋棄台灣人的優越感。前任新光人壽副總經理何力生也說,台灣高幹西進大陸,不能再安坐高樓,頤指氣使,而是要放下老大身段,重新披甲上陣,帶著大陸當地的業務員親自衝鋒。一個點、一個點扎實經營。
一蹲十年,看準經紀業務肥肉
十年後,翁基能略禿的頭頂比以前更光亮,苦守寒窯終究等到機會。面對MOUECFA可望相繼簽署,翁基能樂觀的說,現在的深圳與上海證交所,還沒有開放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最高一天的成交量已達到四千多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一兆九千億元),相較於台灣即使加上融資融券,也不過只有對岸四分之一左右的市場規模,可見大陸的市場還很大。
至於哪塊餅最肥?「經紀業務是最有機會的一塊。」他指出,台灣的經紀業務收費,法定最高價是千分之一四二五,中國大陸最高則是千分之三,足足比我們高出一倍多。
他強調,大陸到目前為止才三千多個營業點,尚有許多未開發的處女地。「金融本來就無國界,未來(台資券商)主戰場一定在大陸!」他肯定的說。

小檔案 _ 翁基能  出生:民國五十年    學歷:文化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怡富投資信託公司台灣債券基金經理人、元富證券自營部經理暨大中華事業部協(經)理
現職:元富大中華事業部副總、元富證券(香港)駐上海首席代表
忠告:金融本無國界,未來主戰場一定在大陸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woo09&aid=355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