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祭父 「我們等您80年了…」
「那種幾近絕望的數十年等候,難以形容的苦澀」,「八十年了,父親大人啊…」八十五歲的于文鈺尋找父親于恩濤多年,在兩岸志工幫助下,找到父親當年抗戰陣亡埋骨處,昨天她從台灣坐著輪椅,來到北京昌平祭拜父親。
于文鈺與家人號啕大哭,把前一夜包好的餃子放在墳前,用山東家鄉話輕輕地告訴父親,「家裡飯桌前擺著你一雙筷子,一直在等你、等你。」
民國廿六年(一九三七年)八月,于恩濤營長抗擊日軍戰死在北京昌平的南口。但于恩濤陣亡的消息一直未經確認,後因八年抗戰以及國共內戰,相關資料難以保存,南口戰役的故事一直埋在地底,于家也不知于恩濤的下落。
漫長的等待 「抗戰前,五歲的我,才見過父親一面,從此音訊全無…」
于文鈺含著淚說:「抗戰前,蔣委員長放軍官一個星期探親假,我那時才五歲,印象中僅見過父親一面,一星期後,父親就回南京報到,但從此沒有消息,八十年來音訊全無。」
于文鈺說:「母親和祖母天天盼望,日復一旦 ,年復一年,均無人告知父親的下落。四九年國府撤退來台灣,祖母和姑姑留在大陸等父親,我和媽媽來到了台灣,分頭在兩岸等候父親。」
「祖母等了十多年後過世,母親等了五十年,也在一九八六年過世,過世前一再交代我,一定要找到父親。」
「母親告訴我,爸爸最喜歡吃餃子了,這些年,逢年過節,我們餐桌必定多備一副碗筷和餃子,再默默祈求奇蹟出現。」
一代又一代 「祖母交代母親,母親交代我,一定要找到父親…」
于文鈺家人來台後到國防部、到忠烈祠殉國官兵處,遍尋不著于恩濤下落。于文鈺說,「祖母、母親已先後離開人間,我也垂垂老矣,行將就木,找父親的任務交給了我女兒宋麗萍身上,但多年來幾近絕望。」
于恩濤名字會重現世人眼前,是一連串巧合造成。先是南京第二檔案館裡近年開放南口戰役的資料,引起當地志工重視,後經現年八十六歲當地村民李連科的證言,確定于營長埋骨。
進一步的水落石出是大陸國家圖書館出版的「抗戰陣亡將士資料彙編」中,收錄了「南口抗日之役官兵傷亡名冊」上有于恩濤營長及多名負傷人員名字,于營長的全名才出現。
國軍南口戰役的光榮抗戰事蹟重現天日後,九十七歲當年負傷的老兵賈善明,兩年前到現場祭拜于恩濤營長和弟兄們,這段祭拜回憶文章放在網路上。
母親不改嫁 「每年春節那盤熱騰騰餃子,總帶來希望,卻又失望成空…」
于文鈺說,「也許是老天爺可憐我們,今年九月一日,我的外孫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這則消息,這個消息頓時讓我們全家興奮至極,最後在兩岸關愛抗戰老兵人士的協助下確認身分。」
昨天,于文鈺在家屬協助下,從台灣搭機來到北京昌平南口戰場,于文鈺念著祭文:「母親含辛茹苦肩負生活重擔,每到夜間,妻悲夫、女思父,通宵難眠,血淚哭斷腸,我謝謝眾人的協助才能找到你。」一旁的眾人全紅了眼眶。
于文鈺回憶,隨著一年又一年的等待的失望,母親和祖母只能變賣細軟,生活拮据的勉強過日。「五十年,母親從未有改嫁的念頭,母親把所有心力,放在照顧我和等待丈夫上,每年農曆春節那盤熱騰騰的餃子,總是帶來希望,卻又失望成空。如今燭台上的餃子,傾訴了八十年,父親大人啊!」
于文鈺不僅找到大陸的歷史佐證資料,也向國防部索取于文濤軍官履歷表複印件,證實于恩濤戰死在南口之役,于家日前向忠烈祠提出申請奉祀于恩濤需求。據了解,忠烈祠方面已得知此事,表示只要相關要件符合,于恩濤的事蹟經國防部提報行政院經審核後報請總統簽核即可入祀。
小檔案∕南口戰役
民國廿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迅速占領北平,並準備「三月亡華」,蔣委員長研判日軍將沿南口奪取張家口,侵犯綏遠、山西。南口成為重要戰略點,為避免日軍快速占領,決定重兵防守,除派第八十九師阻擊日軍外,再增援第廿一師。但因我軍裝備落後,面對日軍的飛機、大砲、坦克和毒氣,我軍死傷慘重。不過,國軍作戰英勇,在近身戰時,也三度擊退日軍,日軍死傷也很大。
根據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南口戰役官兵傷亡統計表」,光是第廿一師就共陣亡軍士官佐廿四員、士兵五百八十四員,合計為六百零八員;受傷的軍士官有一千六百六十九員,總計傷亡共二千二百五十三員,推估約占該師的三成人員左右。
(陳言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