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1 16:53:36瀏覽336|回應0|推薦5 | |
兩岸史話-不容侵華史成灰(二)文/胡漢輝 東史郎口中的南京城江邊大屠殺。(胡漢輝提供) 南京中華門被日軍炮火、坦克撕開缺口。(川崎特派員攝/胡漢輝提供) 東史郎口中的南京下吳村大屠殺。(胡漢輝提供) 今天高山芥子到達,幸好我們有2萬個俘虜,可以用他們試試我們的新刀。 村上芳樹作品《銃後》,主題是寫戰爭後期,一位二八佳人母親,在日本居室昏暗的燭光下,給遠在中國戰場參戰的丈夫寫信。她思念丈夫,不願讓他擔心國內由於戰爭帶來的生活困苦,用慈祥目光凝視熟睡的兩個可愛孩子。閃爍的燭光是她心靈的寫照,在信中說:「雖然生活很困苦,但是為了讓夫婿把陷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解救出來,和大和民族共榮,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眼前這點清苦真的算不了什麼。」她願意在戰爭背後,做丈夫堅強的後盾,這是戰爭中日本婦女很有價值、意義的貢獻。 村上芳樹之銃後 《銃後》被認為展現日本母性良心,更是愛國典範。日本軍國主義就是這樣,利用國民善良人性作為籌碼,掩護發動侵華戰爭的罪惡,引導、欺騙善良的民心來支持對中國人血腥殺戮。 然而,那些曾經痛苦流淚和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依依惜別的兒子、丈夫到中國戰場,真是按照家人囑咐,解救中國人於水火,和大和民族「共榮」,一起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嗎? 日本大學生入伍的東史郎,在昭和12(1937)年12月13日,攻入南京中華門的日記中寫道:「早晨7點整隊。外面到處都是敵人的屍體。突然,發現一個奄奄一息的敵兵。我準備用刺刀刺他的喉嚨,這時他微微的睜開眼睛,嘴裡嘟嚕些什麼,吃力地將手舉起,從懷裡取出一個小本兒,用顫抖的手握住鋼筆,一個勁在寫些什麼。他把寫好的東西遞給我,上面寫了5個漢字,我都看不懂。他是使出全身氣力寫完這5個字的。寫完時,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我忽然對他產生了憐憫。」 「一等兵大島,看我下不了刺殺的決心,就說:『東君,殺了吧?』『那麼……』我含糊地回答。『反正快死了,殺了吧!』大島準備好了刺刀。「等一下,不要刺殺,要擊斃。」槍聲響了,那個男的不動了。」 東史郎在退役之後,接受東京《朝日新聞》採訪,一問一答說明他的親身經歷: 問:您是何時到中國,何時到南京的? 答:我在昭和12年﹙1937年﹚9月到天津。到達天津後的兩個星期,我殘忍的殺了37個人,我在日記中寫下這件事。這是很不正常的。此後是進攻南京。我在12月12日進入南京。在12日那一天,我們晚間發動攻擊,隨即占領南京。 問:這就是您在中國最初3個月的情況嗎? 答:是的。這意味著,當我在家時,我是一個好父親、好哥哥和好丈夫;但上戰場1個月後,我對殺人已經無動於衷。我常常感到困惑,為什麼會這樣? 問:您們在南京是怎樣殺人的呢? 答:我們占領了南京,是在12月12日晚上,我們發動突襲與進攻,一場白刃交手戰。我們在第2天即13日進城。3天以後,在16日,來了命令說有2萬俘虜,要我們加以警戒。所以我們到馬準市(譯音)去接收他們。 我們到達時,站在一個高地上,看到俘虜列隊站在我們下面。在晚上,俘虜們在抽菸,好像螢火蟲在黑暗中閃亮。稍後我們把俘虜帶到一個叫作下吳村﹙譯音﹚的地方,他們總共有7300人。這是數量很大的一群人。我們連隊員有士兵200人,但在作戰時已損失了一半多,所以現在只剩90人。 在整個夜晚,我們90人要押送7300個俘虜。因為路途很遠所以曾中途休息。有些俘虜問我們:「你們要殺死我們嗎?」我們說不會,讓他們輕鬆一點。到達下吳村時,我們把他們留在U形的屋子裡。早晨,我回到馬準市。 後來聽說這7300俘虜,分配給許多部隊殺死了。有好幾天我們部隊都在議論這件事,不知究竟是謠言還是事實。我甚至在日記上寫道:殺死7300人是極度不近人情的,為什麼這麼殘酷要把他們全部殺了? 1975年舉辦的一次戰爭展覽中,我聽說有一本中島中將寫的日記。我讀過他的日記,上面提到這事件。他寫道:「今天高山芥子到達,幸好我們有2萬個俘虜,可以用他們試試我們的新刀。」他還說事先沒有處理這批俘虜的計畫,唯一的處理方法就是分配給各個部隊「管理」。「管理」就意味著殺死他們。我讀後才弄明白,我在50年以前聽說的竟是事實。 東史郎良心證言 問:您在南京看見過許多屍體嗎? 答:我們帝國的幾千噸級輪船停泊在揚子江(長江)中間,必須先上一艘駁船,然後才能登上大輪船。我們上駁船的港口叫作下關。大批屍體在江面上漂浮,它們全都腫脹起來。駁船不能靠攏碼頭,因為浮屍堵塞了水道。我記得屍體是如此之多,我們必須在上面跳下去才能到達駁船。那些死屍太可怕了。我不知道他們是被日軍殺死的,還是本來已死而被用來封江的。 啊!對了,有個士兵正好站在這裡,我問他:「你是做什麼的?」他說:「皇軍把俘虜用卡車拖來,然後推入長江。我的責任就是射擊並殺死他們。」我清清楚楚地看見,長江上的浮屍不只是一般的多,而是數量極其巨大。(待續) (旺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