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中正文膽 張祖詒見證的政壇祕聞-二二八事件(之1)
2012/11/12 20:13:59瀏覽463|回應0|推薦3

蔣中正文膽 張祖詒見證的政壇祕聞-(之1)

二二八事件

(編者按)張祖詒民國7年生,江蘇常熟人,畢業於私立上海法學院。曾任行政院參議、編譯室主任、祕書室主任、副祕書長、總統府副祕書長、國策顧問。自民國55年至民國77年間曾為嚴家淦、蔣經國前後兩任閣揆及元首長期撰寫重要講詞文稿,親身經歷及見證了中華民國興衰起伏的關鍵時刻,也經歷了世代流轉的新陳交替。張祖詒新書《帚珍集》以其所見所聞,為許多歷史事件說明,如李登輝被選為副總統的原由、初讀二二八事件報告有感等。作者寫出當時國家所面臨的困境、領導人的沈穩睿智與國人在困境中仍堅毅不撓、上下一心的精神,讓那個物質不豐饒卻精誠團結的年代,躍然紙上。

回想「二二八」40周年日之後不久的某天,經國先生命我從「大溪檔案」調閱有關「二二八」案的卷宗,要我仔細看看當時中央政府處理「二二八」事件的經過,有無過錯?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初讀「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有感

【背景說明】

「二二八」事件已經過了65年,深深的傷痛創痕,依然尚未完全平復。政府雖然做了專案調查,發表事件的研究報告,然後設置了事件基金會,對受難家屬給予賠償,國家元首一再為事件的發生代表政府致歉,並建立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等等,但療傷而仍未止痛。

不久之前,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對二二八受難人數的說法,還遭遇圍攻,看來江湖上所謂「一笑泯恩仇」的義氣,在政治上不很容易做到。

20年前(民國81年),行政院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本著忠於事實的態度和客觀超然的立場,對事件作了完整的綜述,把經過公諸於世,各方對報告的平實公正都予肯定。當時筆者讀後有感,寫了「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一文,刊於《中國時報》民國81年2月27日的第四版,對該報告做了兩點補充。

回想「二二八」40周年日之後不久的某天,經國先生命我從「大溪檔案」調閱有關「二二八」案的卷宗,要我仔細看看當時中央政府處理「二二八」事件的經過,有無過錯?有無不當?有無不公?我遵命詳細讀了全部案卷後向他報告:閱遍檔案,隨處可見蔣公中正(國府主席)許多親筆批示、電報及手諭等,三令五申的命令給派遣到台的中央軍隊,不得對台胞有任何報復行動,對於滋事民眾只許追懲首惡,其餘一律免究,被捕者如屬平民,一概移由司法機關審理,不得累及無辜,並嚴令軍政人員一體遵守,否則依抗令論罪。

所以我建議不妨公開全部史料,以明真相。但經國先生考慮後並未同意。我推想他的顧慮,大概是不願再被「黨外」人士惡意操作,誣指政府推卸責任,引起新的爭議。

因之這椿公案,一直還被指指點點,爭議不休。但我所寫的「善」文,是有所本的。我對報告的兩點補充,也是讀過檔案資料後才能提出符合實際的意見。祇是眾說紛紜,真相永無徹底澄清之日,反而成了政爭的利器,殊為可嘆!

公布真相 史料說話

「善」文的全文如下:

南宋大儒呂祖謙所說的兩句名言:「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旨在提醒人們無論做人、處事、作學問,不能盲從、不能輕信不確實的傳聞,而要客觀、理性、深入的去審察事象,慎思明辨。處於現在多元化社會的時代,百花齊放,目迷五色,這兩句名言尤其發人深省。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於日前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本文與附錄長達100餘萬字,在此事件發生45年以後,政治與社會型態已有極大變遷的今天,能夠不厭其詳、旁徵博引、廣事蒐集相關資料,且以忠於事實的態度和客觀超然的立場,作一完整平實的整理綜述,把事件的經過公諸於世,讓史料自己說話,使國人能從歷史的痛苦教訓中有所憬悟,不再因過去的許多歪曲、挑撥、誤解而陷於不幸糾結之中,希望從此解開,撫平創痛,實在難能可貴,也令人敬佩。

然則,誠如呂儒所言,事或容有未易盡明盡察之處。筆者雖非事件當時的目擊者,但以過去職務上的關係,常有機會接觸「二二八」事件的一些檔案資料,特別對於「大溪檔案」中當時中央政府處理此一事件的若干文電,都曾仔細閱讀,留有深刻印象。對照現在發表的研究報告,再查閱中研院近史所正在公開的許多史料,深覺其中兩項頗為重要史實,不應掩沒,而有加以補充之必要,期使真相更臻完備,更能有助於消弭誤解、促進和諧。

民國36年2月底、3月初,正是大陸局勢開始逆轉、山東戰事失利、軍情緊急之際,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中正方在南京召集重要軍事將領會商保衛濟南計畫、研討撤銷徐州綏靖公署,改由陸軍總司令部直接指揮以加強肅清魯中共軍等計畫,而「二二八」事件的警訊適於此時傳報到京,引起中樞震驚。

蔣主席在戎務倥傯之餘,對於台省情勢極表關懷,連續致電陳儀長官,詢問:「今日情勢如何?無時不念」,並迅即作成多項原則指示,如:即派大員(當時國防部部長白崇禧)往台省宣慰;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改組時應儘量容納當地優秀人士;提前辦理台省各縣市長民選;民生事業公營範圍縮小等。

(待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704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