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京保衛戰 ──西方記者筆下的南京大屠殺(之十一)
2012/09/07 22:09:21瀏覽172|回應0|推薦0

南京保衛戰 ──西方記者筆下的南京大屠殺(之十一)

機槍通宵達旦猛烈地掃射,在午夜時分達到最高潮,許多城防部隊的軍人在城外戰死,目擊者後來在那兒見到上千具中國軍人的屍體。

在12月11日這天,在南京城中採訪的美國記者德丁親眼看到中國守軍官兵誓死保衛南京、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感人場面:

某種歇斯底里的情緒在中國城防部隊裡顯現出來。大家都懂得大多數人已被困住,都要犧牲。筆者見到一小股士兵剛剛在街角豎好路障,他們莊嚴地圍成一圈,宣誓與陣地共存亡。

1937年12月12日是南京保衛戰的最後一日。在這艱難困苦的最後時刻,中國守軍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憑藉南京的城牆,對日軍進行著最後的拼搏與抵抗。1937年12月12日中午以後,日軍憑藉強大的兵力與先進的武器,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後,終於陸續占領了南京的一些城門,突入城內。但中國守軍仍在浴血奮戰。在日軍突破的地方,中國守軍頑強地抗擊日軍的攻擊,並進行反衝鋒,企圖奪回丟失的陣地。戰鬥更加劇烈。南京衛戍軍副司令長官羅卓英中將親臨中華門前線指揮,「躬冒炮火,在中華門一帶和敵人展開了壯烈的巷戰,把攻入的敵軍全部消滅。」

第八十七師第二五九旅旅長易安華少將在光華門犧牲,第八十八師第二六二旅旅長朱赤少將在雨花台犧牲,第二六四旅旅長高致嵩少將在雨花台犧牲,第五十一師第一五一旅第三○二團長程智在賽虹橋犧牲,第五十一師第一五三旅第三○六團團副劉曆滋、第三營營長胡豪在中華門犧牲,……許多將校軍官與許許多多的官兵血灑陣地,戰鬥到最後一息。

日軍占中華西門

《紐約時報》記者阿本德在12月13日從上海發出的特訊〈南京遭圍困〉中,寫道:

〔上海12月13日星期一電〕:……

中國軍人在南京再次展現了能夠經受艱難困苦的非凡能力,並在任何軍人都為之膽寒的條件下堅守陣地。

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沒有酬勞,吃不飽,也沒有條件救護傷員,但是中國軍人逼迫日軍為城門附近的每一寸土地付出巨大的代價。

猶如1900年,中國軍隊堅守著天津城牆直到屍積如山達7000多具。1928年在山東濟南,他們再次引人注目地以同樣的英勇氣概戰鬥,與日軍爭奪每一寸國土。

從光華門城牆上的許多地方,從紫金山上,以及南京周圍的其他制高點,近50個小時,日軍將各種炮彈、機槍火力傾瀉入南京城內。每一個小時都有空襲轟炸,但中國軍人仍進行著不畏犧牲的戰鬥。

12月12日下午5時半開始,中國守軍奉命放棄陣地,開始突圍與撤退。當大部分中國守軍向北退向長江邊時,粵軍部隊第六十六軍、第八十三軍卻向東由太平門出城,從正面衝破日軍戰線,在太平門、岔路口、馬群等地連續與日軍展開拼殺肉搏血戰。第一五九師代師長羅策群少將帶頭衝鋒,用粵語對部下高呼:「弟兄們,跟我來,勿要做衰仔呀!」第一五六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將、第一六○師參謀長司徒非少將在太平門犧牲,羅策群少將在岔路口犧牲。這兩支廣東部隊在付出很大傷亡後,終於殺開一條血路,經紫金山麓,向浙皖邊界突圍而去。

1937年12月12日晚至13日上午,日軍分數路,從城內、城外,向後撤的中國軍隊兇猛地追擊與進行血腥的屠殺。為了掩護戰友與民眾的撤退,中國守軍的後衛部隊勇敢地戰鬥,以自己的鮮血與屍骨阻擋日軍的前進。正在南京城中採訪的英國路透社記者史密斯寫道:

12月12日……在南京城內,一個師的中國軍隊慌慌張張地在中山路上朝北走去,他們似乎是在逃跑。突然幾聲槍響,是第88師的部隊放了幾槍,擋住他們的去路,迫使他們返回。下午晚些時候,大批中國軍隊開始從城南撤退,紀律良好的部隊秩序井然地北撤,只有約1000人奉令留守在城南。他們勇敢地堅持巷戰,直到午夜,他們全部被殲。

擔任後衛的部隊勇敢地戰鬥,阻遏日軍前進。機槍通宵達旦猛烈地掃射,在午夜時分達到最高潮,許多城防部隊的軍人在城外戰死,目擊者後來在那兒見到上千具中國軍人的屍體。

目擊上千具屍體

美國派拉蒙新聞電影社的攝影記者亞瑟‧B‧門肯在1937年12月17日發往美聯社的無線電訊稿〈目擊者描述中國軍隊潰退時南京的恐怖景象〉中,記述了中國守軍中一位「未被頌揚的英雄」:

對我來說,南京城陷落之際,未被頌揚的英雄是位無名的中國二等兵。他的行為也許救了我和來自德克薩斯州的《紐約時報》記者弗蘭克‧提爾蔓‧德丁的命。我們在中央飯店附近的中山路上行走,這位二等兵示意我們到路邊去,他正和一群士兵進行最後的抵抗戰鬥。

我們彎腰鑽進安全地帶後,日軍的坦克在街上隆隆駛來,機槍噴著火舌。坦克走後,我們發現二等兵和他的戰友都倒在街頭犧牲了。數十年後讀著這些西方記者記述的中國守軍官兵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無畏戰鬥、浴血沙場、奮不顧身保衛南京的悲壯事蹟,我們仍禁不住潸然淚下。(待續)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40788#ixzz25nCc2ycg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68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