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4 17:23:30瀏覽701|回應0|推薦1 | |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真相(三)-掠奪性開發 http://big5.huaxia.com/la/jwgc/2006/00421012.html 麻生太郎說,台灣一名重要人物告訴他,感謝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做了好事,今天台灣才會成為“教育水準十分高並且與時代俱進的國家”。這些漢奸言論完全顛倒黑白。
日本侵佔台灣後,不久即修建了基隆港和高雄港;1899年起修建縱貫南北的鐵路,1909年全線通車;此外,又修建了幾個機場,為台灣的海陸空交通基本建設奠定了基礎。這些硬體一直延用至今,媚日派以此為根據,感謝日本殖民主義者。
可是,這些鐵路、公路及機場的建設資金,日本政府一毛不拔,完全靠在台灣發行公債籌集。從1899—1904年,台灣總督府發行第一期公債3145萬元,平均每位臺人負擔10元以上。1908年發行第二期公債3899萬元,平均每位臺人增加913元負擔。而且,殖民當局通過發行公債,濫發鈔票,榨取臺民。
這些基本建設,表面上看讓人民得到不少方便,但是,得益最多的是殖民當局及日本商人。利用這些交通工具托運貨物的以日商為最多,乘搭這些交通工具的也多是日本人;在郵局發送信件,日本人比台灣人多29倍,包裹多69倍,電報多82倍,電話多40倍……
台灣總督府的財政收入和建設費用,全部課自台灣人民。1909年開始,台灣總督府的歲入開始有剩餘,在40年間增長20倍,因此,大量上交給日本國庫,而留給台灣的教育經費只佔3.8%,社會民生福利事業經費只佔1%而已。
日本割佔台灣後,將它當作向中國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進一步擴張的基地,從台灣賺到的錢、製造的商品、掠奪的原料、雇用的廉價勞工,直接用於對東南亞的侵略。二戰期間,不少台灣人成為日本侵略者的炮灰,葬身於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的戰場。
日本在甲午戰爭奪得台灣後實行“一體性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經濟掠奪、文化奴役、政治壓迫、軍事侵略,而不是要為台灣做好事,其中的根本性區別切勿混淆,否則就會對侵略者感恩戴德,成為漢奸奴才!
來源:2006年2月14日《參考消息》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