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28 10:01:01瀏覽834|回應0|推薦11 | |
姑蘇城外 有我的兄弟情(上)2017年11月24日 04:10 旺報 楓橋夜泊,千古一景。(作者提供)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楓橋夜泊》,是著名的唐朝詩人張繼所寫,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傳誦,一座寒山寺,也因此而名滿於天下。蘇州,向來是遊人如織,自古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多少騷人墨客,文人雅士盡皆流連忘返於此,讓此地堆砌無數詩詞書畫,成為人文薈萃之地。 也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就對中國文化中的古詩詞傾心仰慕,還記得國小剛接觸唐詩的時候,五言絕句背得可是滾瓜爛熟,當然後來也知道,那些只是很基礎中的基礎,只是我剛踏入這個文學世界的入門磚而已。 自幼浸染詩詞文化 當時是國小五年級的老師在正課以外所出的功課,每周兩首詩,教我們先背,然後教我們平平仄仄平平仄,教我們欣賞押韻、找到詩眼,除了文字的單純背誦之外,還會讓我們去理解詩詞背後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藏在詩作內容字裡行間的脈絡與律動。 當時年紀小,不懂詩,只知道念著念著,就記起來了,每周比賽背詩,競賽很好玩。雖然很多同學對於背詩充滿反感,甚至認為光是每周的功課、考試、課外才藝就占去了不少時間,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應付這些「沒有用的東西」? 而我就在那時候,利用課餘時間讀了好多東西,慢慢的對宋詞也產生了興趣。 現在想起來,實在要感謝當時國文老師的「多餘」、「浪費」,讓我能夠從小便開始接觸這些「無用之用」,掃除了我對於詩詞的進入障礙。這讓我在國中以後乃至高中,同學們必須花更多時間背誦,「因為考試要考」的時候,能夠早早的累積起捉到詩眼、理解詩作內容,而且也不會排斥或抗拒背誦,因為詩,早已成為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進入大學以後,怎麼規畫寒暑假變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在一位學長的引薦介紹下,參加了一個基金會所舉辦的暑期營隊,去中國大陸尋幽探訪,地點是蘇杭七日遊。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那麼有興趣,也許就像是那句「葉公好龍」的成語所說的一樣,雖然在國高中的時候,每每在地理課本上讀到中國的名山大川、壯美景色時,總是會「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神遊情懷,但是一旦真的要付諸實現,整理行李踏上旅程,總還是會有那麼一點現實上的距離感。 穿梭時空回到兒時 一來,我不喜歡跟團旅行,那種套裝式的拉車式的行程總是讓我退避三舍;二來,真的就是純粹很現實的,沒有人跟我一起去,要我自己一個人去,實在是很難有行動力。更直接一點的說,雖然我也嚮往當個背包客,買張機票就飛到歐洲去壯遊的浪跡天涯自由行,但是真要我買張機票到中國大陸去,即便是操著相同的語言、使用著相同的文字,又是累積著我從小到大的期盼,但是豈不聞「近鄉情更怯,不敢見來人」,那畢竟是一種心情上很微妙又複雜的翻覆扭轉,導致我自己給自己設下了一些門檻,難以真正規畫行程、設定目標、方向。 那麼,為什麼那位學長邀請我,我就能夠心領神會的開始這趟旅程呢?其實也跟我與學長相交相識的過程有關。我是在大一國文課上認識他的,我知道他是一位gay,雖然我未曾對他動心,但是他在國文課上的表現卻讓我無數次驚豔非凡。 雖然從小我也是喜歡文字、心思較為細膩的人,但真叫我創作詩詞,我卻並沒有這麼厲害的本事,但這位學長卻是左手寫新詩,右手寫古詩,每周課堂上的詩詞鑑賞時間,基本上很多同學都是草草了事,希望盡快結束,但這位學長卻不同,他會製作精美的ppt,認真講解作者生平、盡可能旁徵博引,找到各種圖片、樂曲、短視頻等,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認真溢於言表。 正是這位學長的用心,讓我彷彿穿梭了時空,回到小學時,國文老師在黑板上寫著詩詞,而我們在台下依依呀呀用著童稚生嫩的聲音跟著老師搖頭晃腦的背誦著,那幅畫面重疊著,讓我有一種熟悉的依存與信賴感,此後也經常跟這位學長相互聊天、詢問他關於功課、生活等大小事情,漸漸的,我們成為了會無話不說的好友。 學長喜歡旅行,特別是到中國大陸,他經常給我說他在大陸各地旅遊所遇到的新鮮事,我聽了之後總是嘖嘖稱奇,心想要是有天能親身走一趟就好了。學長知道我之前未曾去過對岸,便熱情地邀我暑假可以跟他一起去,這樣他也好有個伴一起在旅途之間說說笑笑,不會覺得無聊。 老了之後回憶下酒 我笑著說:「有這麼多古今風流人物陪著你神遊故國,那麼多名山大川,還嫌無聊啊!」學長說:「歷史是死的,只有活生生的人共同走過、有共同的對話與感受,這樣才會真正作到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那樣,把死的歷史融會貫通,變成活的歷史,與古人對話,讓這些畫面和旅程成為你活生生的記憶,這些山川再美,也只是美在照片裡面,美在我錄的視頻裡面,但是如果能夠有好朋友和我一同去經歷,那些步道、那些石板路、那些長城坡……陪伴著我的就不再只是千百年來曾走過這些路途的來來回回行人腳步或千古跫音,而是與好朋友一起真正留下深刻記憶,能夠好好留在回憶當中,老的時候當作下酒菜那樣開懷盡興的私家收藏。」 學長如此感性,我也覺得很受用。於是我們在學期結束之際便立下了一同結伴去中國大陸旅行的約定。我曾問他說:「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但我都想去看看,可是對你來說,有些地方不是都走過好多遍了,這樣不會有點無聊、浪費時間嗎?」 (旺報) 姑蘇城外 有我的兄弟情(下)蘇州拙政園。(作者提供) 2017年11月24日 04:10 旺報 學長微笑說:「不是有句歌詞說『我愛中華我愛中華、文化悠久物博地大』」嗎?那些我曾去過的地方,去過了還想再去,其他更多的地方,這輩子再用力、再多時間,可能也走不完。之前我聽說,中國有位老師,給學校寫了辭職信,理由就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對我來說,歐美各國也都走馬看花玩過,也曾去歐洲自由行闖蕩,當個背包客,四處攔車,窮遊,卻也壯遊。接下來這幾年,我給自己設定了目標,想在中國大陸各地都多少留下點自己的足跡。」 於是乎,在學長這樣殷殷企盼和真情流露之下,有了這層溫馨又充滿「基情」作鋪墊,在聽到了有著這樣一趟蘇杭之旅的時候,我自然是喜出望外,立馬跟隨著學長的指引填完報名所需要書表,也順利通過審核面試,和他一同有了這次的旅行。 西湖邊上舞文弄墨 蘇杭七日遊,由於地點固定,不用長途拉車穿山越省,主辦單位給我們分了十組,每一組選定幾個地點,然後去尋訪當地老人家、年輕人,去整理出當地的故事與地方誌,作關於時代變遷、城市改頭換面的人文記述。 我和學長兩人順利分到一組,我們除了認份負責的把接下的任務搞定,更是趁此機會好好遊了一趟西湖十景。每到一處,學長便會詩興大發,吟遊不已。我們這一組搭配了兩位大陸同學,一男一女,兩位都是當地人,這次是做為地陪和導遊跟我們日夜相處。 由於年紀相近,我們也玩得很盡興。我想,對她們而言,最奇怪的應該就是,這兩個從台灣來的男生,說是同性戀也不是,但又痴迷熱衷於詩詞、古蹟、特別是學長在西湖邊上還買了好幾把白紙扇,買了筆墨紙硯,當場找了地方坐下來揮毫題詩,只差沒有即興作畫了。 有天晚上,我們在岳王廟旁邊看了印象西湖,我知道學長已經看過,卻還是興致高昂的與我們再看了一次。結束以後,我們去酒吧一條街小酌一番,幾杯過後,終於那位大陸女生釆靜先開了口:「怎麼你們台灣男生文學造詣那麼高的嗎?這幾天看你們對這些古鎮、古樓、湖光山色特別有興趣,每到一處不吟點詩相互作對一下肯定是不願意走的,我和許強私下說呢,你們倆要是換上古代漢服衣裳,絕對就是書生秀才那樣的風流才子人物。」 弄把扇子題幾個字 那位大陸男同學許強也許是喝了來興,馬上糗了釆靜一下:「別聽她扯淡講這麼好聽,明明跟我私下嘀咕說你們兩個該不會是搞基吧,還裝傷心難過說這麼斯文秀氣的男生都被更加斯文秀氣的男生給奪了,難怪她沒男朋友呢。」 釆靜聽了大驚失色,已經被酒精催化的臉頰變得更紅,用力的給了許強重重一拳:「我可沒說過,你別發酒瘋啊。」反倒是學長一點也不介意,他說:「喔這沒關係啦,我是喜歡男生沒錯,不過這不影響我跟我學弟的交情,他可從來沒被我掰彎過。至於我們為什麼經常發詩瘋,在那邊附庸風雅舞文弄墨,其實總結一個你們的字就是『裝逼』嘛,從小喜歡這些東西,長大後覺得不來淋雨遊湖、弄把扇子題幾個字,看看西湖長什麼樣子,怎麼好意思對得起小時候背過的那些詩詞歌賦呢?」 釆靜好奇的望了望學長說:「那天看你們兩個在寒山寺外對著牆上那首詩嘀咕了好久,是在說些什麼?」 學長說:「也沒什麼,我就和學弟說,我們自嘲附庸風雅,比起這些當地為了吸引觀光客來的方式,其實還是雅得許多、雅得有境界一點。前人的傳奇故事,到了現代變成各地觀光收入源源不絕的自然遺產,雖然這樣並沒有錯,但是有點過於停留在表面,所有人都只是走馬看花,沒辦法真正留下些什麼,看了看,拍了拍照,嘻嘻哈哈聽導遊講幾個古人事蹟,也就這麼過去了。我之前到過別處,都差不多是這樣的,這次再來,其實就是陪我學弟一起走,想說給彼此留個回憶。」 確實,這一回時間雖短,但走訪的各地,只要是觀光勝地,就完全是人山人海,要不是有學長一路相陪,說說笑笑,談天論地,都不知道是來看人,還是來看景色的。跟學長在寒山寺外看到萬頭攢動,都在《楓橋夜泊》那面牆上合影留念,雖然對所有人來說,這就算是到此一遊,但其實相關的人文歷史結合主題,卻似乎相形之下比較少見。 走馬看花式的行程總是瞬即而逝,而那些能夠感動人心、記憶長駐的,除了到定位拍照拍影片外,其實更重要的是體驗式、互動式的零碎細節,有投入、有參與,才能牢牢捉住每個來往行人,不只是過客,而是成為這些山水人物的一部分。 再往更多景深走去 那天大家在酒吧聊到深夜兩點多,學長說:「還記得當初你收到一張明信片嗎,那就是我在『姑蘇城外』寫給你的,雖然沒有搭客船、沒有聽鐘聲,反倒是坐在酒吧裡聽著中國好聲音,然後給你捎去了想念。當時想著,總有一天找你一起來,然後,也許還有下一次,再下一次。」 許強醉臥在桌上,而釆靜望著學長,眼睛都快瞇成一條線,臉上滿是笑。學長則是淺淺的獨酌,口裡哼著《明月幾時有》。我看著外頭湖上明月閃耀滿天光亮,不覺想起李白那首《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想是雖有諸多友伴,但能惜情守誼,開展一趟尋詩覓詞旅程的,如我二人好兄弟般的閑人,亦不多見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感謝學長引薦,讓我有了這趟不同凡響的大陸之行。期待下次,再往更多景深走去。 (旺報)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