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05 05:05:52瀏覽840|回應1|推薦10 | |
關於紐西蘭大選的參與系列 最後的兩篇我想講一講我的綜合感想 今天先談談關於[選舉投票制度]的一些想法。 當我們在設計選舉制度的時候什麼是第一個優先該被考慮的?公平公正公開?我倒認為不論是誰,哪個政黨,什麼民主國家,在設計選舉制度時最該被考慮的第一點是"如何能儘可能的讓公民參與投票?" 民主制度的基石是[民意],一個不具備充份民意的民主制度不僅名不正言不順,更讓人會感到擔心害怕的是民意的不正當性導致的政府施政刻意傾斜,直接間接造成人民之間的互相不信任和對立。 因此,想辦法讓更多的人參與公民決策的過程,對民主國家的執政團隊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試想,總統大選全國總投票率不到50%,又勝選方僅以不到50%的得票數獲得寶座。 換算成實際等於總統的民意基礎是不到25%的公民支持的,如果再換算成全國總人口數的百分比,那更是少得驚人。 這樣的一個民意基礎,然後他/她要來決定全國人民未來幾年的命運,想想不覺得擔心和害怕嗎? 提升公民的投票率和意願絕對是重中之重! [投票為什麼只能在投票日當天?]對啊,台灣行之有年的選舉投票制為什麼一定規定公民只能在投票日當天才能投票? [投票為什麼一定要回戶籍地投票?]對啊,台灣行之有年的選舉投票制為什麼一定規定公民只能回到戶籍地才能投票? 對啊,為什麼? 為什麼要刻意的加高投票的門檻? 為什麼要刻意的讓"有些人"就是不能順利投票? 明明應該是鼓勵全民參與的投票卻因為種種死板嚴苛的限制,把投票這種事情變成一種"有條件式的民主行動",這不是恰恰和民主制度實施的中心思想背道而馳? 實施提前投票,就是考量有些人因為工作或各種原因無法在投票日當天順利完成自己的公民義務所提出的"便民措施"。 憑心而論,會實施提前投票的人大概心中早有己見,也不是幾場辯論或者感人熱淚的"選前之夜"可以動搖的。 既然如此,為何不先讓這些想先投票的人完成投票,好讓只想在投票日當天投票的人可以順利投到票,不會因為排長隊伍怨聲載道呢? 而提供跨區投票的或者不在籍投票的便民制度那更是大大提升了民眾願意出門投票的念頭,這點我真的想不出有什麼不好的? 我也不懂為什麼台灣的立法院和中選會幾十年來死抓著這個不放手? 一個月收入只有3萬的北漂青年,為了投一張票,要花多少錢來回台北和自己的故鄉?光想到這點,誰有動力投票? 更何況台灣每一年都有選舉,每一年為了投一張票,就要花一次錢,究竟是在阻止公民投票還是在鼓勵公民投票?我真的完全不明白! 台灣凡事喜歡效仿歐美,覺得只要和歐美同步就是"文明進步的象徵",然而偏偏這一塊卻永遠不學,不讓步,不檢討。 只有在自己在野時才會想到叫兩聲,然後等自己執政了變聾子當啞巴失憶症打死再也不提。 說到底,政黨和政客就是自私,想來想去都是自己能不能贏,而不是怎麼讓民眾更方便更願意參與投票。 再者,台灣有那麼多的新住民,拿到身份證之後可以參與台灣的地方事務,卻因為規定太多的投票方法以及不熟悉的文字使得他們卻步。 為什麼蓋章一定只能蓋在框框裡才能算有效票? 為什麼一定只能用中選會提供的章和印泥?暈開了,不清楚了,又要怪民眾不懂不會然後變成無效票? 為什麼不能在投開票所放置一些新住民熟悉的文字翻譯或者選務工作人員讓新住民們安心放心的進行投票? 為什麼一定要把"投票"這件事變成一個好像只有特定人,懂的人,會的人,可以的人才能從事的民主行動? 為什麼不能讓投票這件事變成一個讓全公民都樂於參與,簡單,方便,易懂,快速,經濟,即使是文盲或者生理條件狀況不方便的人都迫不及待想要參與的民主行動? 我不懂 這 很難嗎?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