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命光輝點的開始;
在孩子身上,常有歡欣與哀傷交集的無奈。
我愛孩子的童真,更熱中於觀察比較不同背景和生長環境下閃現的童年之美。
意外的,聯合文學與金門縣政府主辦的文藝營上,帶著北京女孩,河北小男生天真趣言趣語的記憶,來到金門,一位小男孩簡潔的回應,我讀到了他母親面容上追求孩子與自我成長的歡笑,也理解著童言的魔力。
北京,石家莊與金門,兩岸三地,我在48小時之內,從首都機場於夜間飛返桃園機場。翌日上午,自松山機場飛抵金門。原先要講的題目,好似深大又有責任感的。
會場裡,老中青三代參與者隨興的眼神,與門外陽光的明亮,我發現,這個屬於金門人的島嶼,豈有我這外地人指指點點的餘地?
果然,一位小男孩,坐在最前排我的右手邊,個子不高,音色清脆,自信。
"看書,各位平常有看吧?看些什麼書?"大約我是這樣問的。
不準備有人回應的,依照過往的經驗。
"有,我有看!"
童聲。真實,有力。
驚喜,我轉頭,右前方,小男生靠坐在椅背上,兩隻腳懸在空中,低首,無視於週遭人注目的眼光。
啊,那你看什麼書?我問。
"漫畫!"毫不猶豫。
全場大笑。
場外的太陽,更開懷了。
我為這日金門行的充實,濕潤了眼眶。
小男孩和媽媽及妹妹一起來聽演講。
很慚愧,我的所謂演講,"打造金門為和平之象徵"的主題,映照在這位生長在金門的男孩子的身上,很多餘。該打造的,是金門以外的我,及我"們"對金門的遙遠自以為是。
也像在北京。小五的萱萱,母親是共產黨員,在內蒙古包頭上班,萱萱跟著外婆舅舅住,讀的是北京一所知名的優秀公立小學。
"長大了,你要高考,要讀北大嗎?"車上,我和這忘年知交談長大後。
她是我們三日河北登山及溫泉之旅的小來賓。
"嗯,我要讀哈佛,或者劍橋大學!"
同住的舅媽教英文,自小萱萱就學ABCD。
她說,班上的同學小朋友,不少人會和她一樣講"你好嗎","很高興和你認識"等英文。
說這話時,她用的,都是北京腔的英語會話。
石家莊的男孩,5歲半,大眼圓頭,很精幹,活力。媽媽牽著他,在石家莊附近景點和我們會合。
才見面,他不愛回話,30分鐘後,發動攻勢。吃完午餐,上了車,要小姐姐萱萱講故事,順手掏出他隨身帶的兩本彩色故事讀本。
萱萱很認真,讀了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同車旅遊的大人,笑開了。
金門,石家莊和北京,孩子的身上,有快樂的未來,也可終結不堪的過去。
(本文轉載自2010年8月號聯合文學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