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5 23:13:21瀏覽472|回應0|推薦5 | |
【聯合報╱林如森/中華民國生態保育協會理事、佛光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宜縣礁溪)】 2010.05.05 03:05 pm 曉風女士在文章中展現文人該有的風骨,但她也坦承只寫文章,對於搶救綠地效果有限,顯露出她對於這件事的無力感。不過,傳播媒體在議題設定上,可以為國家及地球做很多事,所以聯合報刊登張曉風的文章,我想一定會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例如,台灣過去在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推廣,生態保育界就認為聯合報在報導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上發揮很大的輿論功能,並迫使政府訂出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家報告及執行綱領。民國八十八年,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石長泰及動物所教授鄭金釧研究海峽兩岸一百四十三種報章雜誌中,檢視四十七萬篇文章,其中五六三八篇報導生物多樣性,以聯合報報導最多。 前行政院長游鍚堃任內推動「二○○八觀光客倍增計畫」,當時嘉義縣長陳明文要斥資廿億元把鰲鼓濕地填平,作為軍事遊樂園,並且得到行政院經建會核准;當時聯合報亦作專題報導,反對把生物多樣性那麼豐富的濕地填平,經建會相當重視這項輿論,立刻開會變更這項計畫,如今鰲鼓濕地已劃定為重要的生態保育區。 二○二兵工廠是台北除了關渡之外,僅存的沼澤綠地,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整塊地從生物鏈的生產者、分解者到消費者,應有盡有,是一處絕佳生態循環的瑰寶,也有完整的生態金字塔,把它廢了再也無法復元。 搶救二○二兵工廠沼澤綠地,張曉風站出來開「第一砲」,如果能繼續獲傳播媒體及環保、生態保育團體的奧援,我想保住這塊沼澤綠地的理念,會獲得大多數人認同。 【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