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子說距今四千多年前有大洪水.蛇龍
2011/11/12 13:41:28瀏覽156|回應0|推薦3

孟子·滕文公篇 :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

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

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

居之。

問題有三 :

1.在堯發生的大洪水.透過何種管道傳遞此訊息.

給春秋戰國時代的孟子知道相信這是正史不是幻想.

中間還經過夏朝.商朝.殷商甲骨文近代才發掘知曉.孟子時代通曉嗎?

更何況是夏朝史官的文字記載在那?

2.是水中蛇龍.而不是陸上大蛇.

而且特別點名這種生物.驅蛇龍而放之菹.

菹(漢語詞典) :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

注 :“吳人呼田獵茸草地曰菹。”

又如 : 菹澤(水草繁茂的沼澤地); 菹藪(水草繁茂的湖澤)

加拿大歐肯那根湖水怪. 英國尼斯湖水怪. 新疆喀納斯湖水怪.長白山天池水怪.                                                                                                                      


 

3.為何堯之時會發生大洪水?

氣候異常當時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像2011泰國雨下不停淹水不退嗎?

《聖經·創世紀》中這樣寫到:「此事發生在2月17日。這一天,巨

大的深淵之源全部沖決,天窗大開,大雨40天40夜澆注到大地上。」

諾亞和他的妻子乘坐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以後,擱淺在高山

上。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諾亞連續放了三次鴿子,等第三次

鴿子銜回橄欖枝後,說明洪水已經退去。這跟泰國下雨水淹曼谷有何

不同. . 那就是諾亞方舟逆行爬上山.這就要靠海嘯的力量方能辦成.

2011年3月14日,岩手縣大土,被海嘯拋到岸上的船停在一片殘骸

中某建築物的樓頂(下圖)。攝影:讀賣新聞,法新社/ Getty圖像.


http://hotdoor.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9.html

若水逆行是海水大倒灌的話.發生原因為何? 隕石撞太平洋或南海.

大陸有淹到.台灣及菲律賓怎會沒有呢?

目前地球表面海洋約佔71%,陸地約佔29%。陸地上隕石坑大大

小小一堆.那海洋裏的隕石坑有多少呢?那大顆隕石撞到海洋就會

產生海嘯吧!而且會蒸發海水產生雨雲下大雨咧.


美國普度大學教授梅洛許預測2005YU55這種400公尺大小的小行

星撞上地球的後果。這樣的撞擊會撞出寬6.4公里、深518公尺

的隕石坑。如果撞進海洋,會引發70英尺(21公尺)高的海嘯。

美國維吉尼亞州Chesapeake Bay海邊發現了一個寬達90公里的隕

石撞擊坑,這個撞擊坑發生在35百萬年前,是目前美國境內被

發現最大的隕石坑,左圖白線圓圈是人造衛星所拍攝的坑緣,內

圈是隕石撞擊點,是整個隕石裂口最深的地方,當時撞擊的力道

使海上出現高達3200公尺的巨浪海嘯.

http://shell.twbbs.org/~bill/astro/Asteroid/crater/chesapeake.htm

 

還有可能是水從天上來  ---  火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7日報道,眾所周知,

火星的表面如今是片不毛之地,

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日前卻發回強有力的證據,

再次顯示這顆火紅的星球上曾有一片汪洋。

科學家之前曾在火星上發現“海岸線”,

“火星快車”借助最新雷達發現了一些能讓人聯想到“海床”的沉積物,

這些沉積物所處位置恰在海岸線以內。

雷達係統的負責人科夫曼透露稱:“我們的雷達可以觀測到火星深處,

能向我們展示火星地表以下60至80米的情況。

縱觀火星地下,我們找到了存在沉積物和冰的證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熱雷米和他的同事們研究火星兩年有余,

這次他們發現:在火星的北部平原上存在低密度物質。

“我們認為這些低密度物質是某種沉積物,可能富含冰。

這是說明火星上曾有大洋的最新有力證據。

”古老的火星上曾有海洋的說法一度遭到質疑,

沉積物的發現進一步提升了火星曾是個“藍色星球”的可能。

研究人員表示,火星上曾兩度存在海洋。

其中一次存在于40億年前,當時的火星氣候逐漸變暖,

有大量的地下冰融化。另一次則是在30億年前。

據熱雷米分析,在最近的100萬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

火星上的液態水要麼是再一次退回並凍結于地下,

要麼是被蒸發並逐步混入大氣。

“我不認為(火星上)海洋的存在時間足夠生命的形成。”

為了找到生命的跡象,天體生物學家們將繼續研究火星的過去,

追溯到火星上的液態水長期存在的時期。

“‘火星快車’探測器先前所找到的火星有水的證據大都來自對圖像及

所收集到的礦物數據的分析,同時還來自對大氣的觀測。

如今我們有了來自火星地下的全新視角和信息,

但有個問題至今也沒有答案:所有的水都到哪裏去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2/08/c_122671375.htm

 

科學家揭秘900年前南海古海嘯

2013年04月15日 03:54

科學家揭秘900年前南海古海嘯


日前出版的英國《自然——科學報告》發表了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

學院孫立廣教授研究小組的最新成果,

該成果成功揭秘了900年前強烈影響南海西沙群島的海嘯事件,

改變了在中國近海發生海嘯的可能性不大的傳統認識。

孫立廣小組在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個重點項目的十年中,

先後三次對南海西沙群島八個島嶼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野外考察,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對南海海嘯的認識也不斷深化:

從開始發現存在風暴潮,到認識到強烈的生態災難事件,

最終認定在西元1024年前後發生過強烈影響南海西沙群島的海嘯事件。

“這次海嘯在西沙留下的地質、生態和史料記錄,

為南海海嘯及其發生的時間、波及的範圍、海底地震的震中位置提供了可信證據。”

孫立廣介紹。該小組在西沙東島西南牛塘鳥糞土沉積層中發現,

普遍存在明顯不同於其上下層位的厚10釐米的珊瑚砂夾層。

粒度分析曲線和加速器質譜碳14(AMS 14C)定年都表明,

珊瑚沙層是在西元1024年前後一次水動力過程中形成的,

在該層位中含有大量來自於海洋沉積的有孔蟲,

但缺失了上下層位中豐富的鳥糞土、植物種子和淡水介形蟲。

元素地球化學特徵表明,在這個層位中,有機碳等生物標型元素的含量接近於零。

研究還發現,東島東北海岸頻寬200米的範圍內,

有規則地分佈著單殼、局部破碎的巨大硨磲(一種蛤)。

硨磲最重可達60公斤,體長可達50-80釐米。

12個硨磲和1個巨大珊瑚塊的年齡均老于1000年,

它們是在海嘯的強烈水動力作用下搬運到島上來的。

而在島嶼的西南側及東北岸有懸崖的地區,

因水動力能量的限制均沒有硨磲的存在,

這表明海嘯的運動方向是由東北指向西南。

而據《宋史》記載,西元1076年10月31日至11月28日之間的某日,

在南海沿岸的廣東發生了一次災難性事件:海潮侵漫、房屋倒塌、居民溺亡,

但並沒有暴風雨的描述。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余克服研究員等曾根據南海西沙礁坪上

出現大量次生礁岩堆積推測,950年前可能發生過強烈的風暴潮或海嘯。

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是接近的,很可能是同一個事件造成的。

研究認為,導致海嘯發生的地震震中位置可能位於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

因此,應密切關注這一區域及菲律賓西南海域再次發生大地震和

海嘯的可能性及其對南海周邊海岸和島嶼生態安全的影響,

有必要在該區域建立海嘯預警機制。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tech.ifeng.com/discovery/geography/detail_2013_04/15/24206568_0.shtml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292740&aid=583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