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2 07:53:05瀏覽396|回應0|推薦7 | |
先看看網路資源上有關回善寺的資料:回善寺的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諸協和墾業團體(由鍾朝和與溫廷協為 墾首)到全山環翠的壢谷中拓墾,發現遍地楊梅樹,紅紫 果實纍纍,遂在溪河邊築屋而居,口語相傳稱為「楊梅壢 」。東而西,自山間流出,統經壢谷中第一條河稱「頭重 溪」,第二條河稱「二重溪」;河水流經之處分別稱為「 頭重溪庄」和「二重溪庄」,回善寺就位於二重溪畔。在 回善寺左廂房的入口門楣上,仍可見到這塊陳舊門牌,上 面刻著「二重溪」的字樣。 回善寺原名聖帝廟,是主祀關聖帝君,配祀其他民間 尊崇的歷史人物及神祇之道教寺廟。依寺前石碑所記,初 創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但依政府文書所記,初創於 光緒二十六年(1900),無論何者為真,回善寺都已經是 百年的古蹟了。1941年珍珠港事變發生,日本人在台灣實 施皇民化政策,不准台灣人民膜拜中國神祇,要廢除所有 宮廟,於是當時信眾便將宮廟中神祇全部遷移到台大附近 的螢橋倉庫。 台灣光復到八十九年,眾道教神祇是設置在山川殿祭 祀,直到八十九年因考量寺廟空間標準規劃,移至正殿的 左右偏殿祭拜。前殿門楣上 回身朝谷剎 禪成 披佛 消塵諸 善根上靈山 梵樂 悠揚 養道心 這塊匾額,至今也有五十幾年了,從這兩句語,即可 體會回善寺之禪意。(無欲無求無煩惱,善念為懷心寬廣) 回善寺於八十二年由吳有國先生以「佛教寺」申請登 記,其實從祭祀神祇來看,實在 是佛、道兼具的寺廟。 在廂房的牆上仍留有當年所利「贈與契字」及捐獻有功之 人士名單 的石碑。右廂房牆上也有石碑,石碑中記載 1900年草創寺廟,1905年募資建前殿, 1908年申請許可 改建後殿,石碑中紀錄著各代住持推動建妙的經過,第 一代住持吳新 蘭即立「贈與契字」的人。第二代住持吳 阿祥為立會人。第三代住持吳玉珍也是吳氏家族 中人, 建廟始末完整紀錄在石碑上。 (文章節錄自鄔翠璊、張蘭嬌(民90)。回善寺) 這個網站很詳細記錄了回善寺 我的感想-- 照片中的回善寺真漂亮 我會去參觀照相分享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