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冠傑一月作文作品!
2011/02/04 12:01:21瀏覽272|回應0|推薦9

口蜜腹劍-謝昀臻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宰相,因為很會討好唐玄宗,所以深得皇帝歡心。由於他生性陰險,面對比他厲害的人,總是想盡辦法加以打擊;每次和人相處時,都表現出一副和善親切的樣子,嘴裡說出口的話也全是充滿善意的好聽話,實際上內心卻藏著暗中陷害對方的陰謀。

有一次,李林甫假裝誠懇地跟同事李適之說:「我剛剛聽說華山發現了金礦,如果前去開採,就可以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請您趕緊建議皇上吧!」個性老實的李適之信以為真,立刻向玄宗報告這件事。

玄宗聽見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立刻找李林甫來商量,沒想到他卻說:「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但是因為華山是帝王之氣集中的地方,如果隨便開採,恐怕會對皇上和整個國家不利,所以我考慮了很久,還是不敢向皇上報告。」玄宗聽了後很感動,覺得李林甫對自己非常忠心,反而對李適之很不滿,甚至於從此疏遠他。

李林甫靠著這些狡詐的手段,陸續除掉了許多眼中釘,獲得玄宗完全的信任,因此擔任唐朝宰相長達十九年,所以當時的人都私下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指他講話和蜜一樣甜,但是肚子裡卻暗藏著傷人的利劍。

口若懸河-林致詰

晉朝時,有許多人因為仰慕郭象的名氣,想聘請他到朝廷當官,但是不求名利的他卻從不心動,每天只是埋頭研究學問,或是與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過了幾年後,朝廷還是一再地派人來請他,最後郭象實在無法拒絕,只好勉強答應出任官職。

由於郭象的知識豐富,而且口才很好,無論什麼事情都能說得有條有理,聽他評論事情的人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捨不得離開。

當時,有一位掌管軍事的高官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經常在眾人面前這樣誇他:「聽郭象說話,就好像瀑布源源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乾枯的時候。」由此可知郭象多麼會說話,所以以後人便以「口若懸河」比喻人擅長言語,說起話來像瀑布滔滔不絕,並不是指人說話時,不停亂噴的「人工瀑布」喔!

口中雌黃-鄭靖璇

晉朝時,有一名叫王衍的人。年輕時學問就很豐富,而且口才非常的好,後來到朝廷當官以後,每次與人談話時,總是喜歡引用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思想。

由於他講解得很詳細,還會隨時補充自己的看法,所以人人都喜歡聽他發表言論。

不過,雖然他是個很了不起的演說家,還是會有不小心出錯的時候。每當他發現自己講錯時,就會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過來,從來不曾讓自己在眾人面前出糗,於是大家便稱讚王衍是「口中雌黃」意思是說,每當他說錯時,口中好像含著一塊雌黃似的,總是能立即修正。

由於古時候的人寫字是寫在黃色的紙上,一旦寫錯時,就會將一種名叫「雌黃」的赤黃色礦物磨成粉末狀,塗抹抄寫錯誤的地方,這麼一來就能輕鬆遮蓋原先的錯誤,再來在紙上面寫上正確的字,用途就像現代所使用的立可白和立可帶一樣。

勞燕分飛-紀暐倫

伯勞鳥和燕子這兩種鳥類都是屬於「候鳥」,中國伯勞鳥就有十二種之多,台灣伯勞鳥則有五種,至於燕子在中國則是常見的鳥類,共有六種。牠們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東北等地區,春夏時會在北方繁殖後代,到了秋天,也就是七夕情人節(農曆七月七日)過後,北方的天氣開始轉涼了,食物也跟著變少時,就會飛到氣候暖和的南方躲避寒冷的冬天,等到隔年春天再飛回北方。

雖然這兩種鳥類的分布範圍大致相同,但是古時候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過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伯勞鳥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便覺得伯勞鳥和燕子,就像是傳說中每年七夕才相見一次的牛郎和織女一樣,每次好不容易碰面了,卻又要馬上各自往南方飛,於是便將伯勞鳥和燕子這種候鳥隨著季節遷徙、飛散兩地的自然現象,藉梁武帝時的樂府〈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米黃姑織女時相見。」將牛郎與織女的故事附會上去,而引申為「勞燕分飛」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間的離別。

「竽」是一種樂器而不是食物-吳玗庭

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人吹奏「竽」這種樂器,由於他偏好三百人一起大合奏,所以聘請了數百位宮廷樂師。當時,有一個自稱「南郭先生」的人,雖然什麼樂器也不會,卻厚著臉皮前往應徵,假裝自己很會吹竽,請求加入宮廷樂隊,不知情的宣王當然高興地答應了。

每當所有的樂師一起合奏時,南郭先生就混在數百人的吹竽隊伍中,有模有樣地張嘴假裝吹奏,所以一直沒有人發現他根本不會吹竽的真相,而他也因此平白獲得很好的待遇。

後來宣王死後,由湣王繼位,雖然湣王也喜歡聽竽的吹奏聲,不過他喜歡的卻是獨奏,加上齊國的財政狀況並不理想,無法負擔數百位樂師的薪水,因此便命令樂師一個個輪流表演獨奏,以從中挑選出專業的高手留下。
南郭先生得知後,知道自己再也無法矇混過關了,為了不被發現欺騙君王的真相,而丟了脖子上這顆腦袋,便趕緊連夜收拾行李逃出宮去。

後來,這個故事演變為「濫竽充數」的成語,用來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卻混在一群專家中占位置,湊人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充場面。

不過,「濫竽充數」用在別人身上是饑諷別人沒才能,用在自己身上卻是表現謙虛,比喻自己才德不足的意思喔!

梁上君子-吳玗玲

東漢時,有個名叫陳寔。的人,為人正直,又有學問,所以很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有一天晚上,有個小偷潛入了陳寔的家裡,躲在屋梁原本想趁機偷取財物,卻被眼尖的陳寔給發現了。不過,陳寔並沒有大聲張揚,只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一臉嚴肅地教訓他們:「你們要好好讀書,努力做個有用的人,還要記得隨時檢討自己。社會上有些做壞事的人,其實本性並不壞,只是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又因為貪圖享受,不願意憑自己的勞力做事,所以長久以來便養成了壞習慣,就好像是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樣。」

小偷聽到陳寔這麼說後,嚇了一跳,知道自己被發現了,趕緊從屋梁上爬了下來,跪在陳寔面前請求他的原諒。陳寔對他說:「看你的樣子不像是個壞人,應該是因為家裡貧窮,才不得已當了小偷吧!這樣吧,我送你兩匹絹布,你拿去做個小生意,從今以後一定要改過向善。」說完後就讓小偷回去了。

後來,「梁上君子」便成為小偷的代稱。可是,所謂的「君子」原本是指「才德出眾的人」,為什麼陳寔卻用來稱呼做壞處的小偷?這是因為陳寔想要藉此喚醒小偷的自尊心,不讓他有被羞辱或遭受指責的感覺,並且讓他知道自己並沒有惡意,只是希望他能改過自新,日後當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也可避免小偷因為行跡曝光,反而惱羞成怒地從原本的偷竊變成搶劫傷人。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242287842000&aid=485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