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疫情與災害中的核電廠
2021/01/26 23:28:59瀏覽1227|回應0|推薦0

文章(上)、(下)原載於2021/01/21關鍵評論網

周世瑀 (工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天災與人禍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但兩者並非如此涇渭分明。明知天災可能發生(如疫病、洪水、地震),卻不作為,或是在天災來臨前,做表面工夫,粉飾太平,災難到臨時所生的後果就從天災轉變成人禍(如戰爭、糧食危機、公衛系統崩潰)。這樣的描述看似抽象,其實是我們所身處的情境。以下我們從核能產業如何面對疫情、災害的兩個案例,分別觀察、省思災害的社會性質及影響。

疫情中核電產業基層工人過勞賣命成常態

202011月以來,北美和歐洲進入冬季,新冠肺炎的確診和死亡人數持續攀升。世界數據(worldometers)顯示,美國的人口數為全球的4%,但感染人數卻佔全球的1/4,死亡人數則高達全球的1/5

當商業媒體大幅報導金融、航空、遊輪、旅宿、服務、石油等產業的獲利因疫情大受衝擊時,20209月出版的《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 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就顯得重要。該報告在「新冠肺炎時代的核電」專章中警告,全球核電廠在疫情中所受衝擊及所遇的核能安全挑戰,可能更為嚴峻。

報告指出,為避免疫情加劇,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允許核能產業以書面審查取代官方人員實地稽查。但業界假造數據層出不窮,再加上無人到場稽核,根本無法確保業者切實檢查閥門、接頭、管路和焊接等組件。

然而美國核安問題尚不止於此。《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指稱,2020年期間,美國核電業者強迫廠內人員超時工作,例如廠內和包商勞工在24小時內得連續工作16個小時、在七天內最高工時得為86小時、輪班制的每次休息間隔期間只有10小時、在連續14天工作期間,得每日輪班12小時。此一過勞狀況已等同於酒駕操作核電廠。

美國勞動部並不諱言,工人過勞、警覺性下降是發生工業災難的因素之一,包括2005年美國德州的BP煉油廠爆炸2009科爾根航空(Colgan Air3407號班機空難車諾比和三哩島的核災

核能產業工人在疫情中自生自滅

限於篇幅,本文僅以賓州蒙哥馬利郡的利默里克(Limerick )核電廠人員的處境為例說明,基層產業工人在疫情中的遭遇利默里克核電廠為艾索倫(Exelon)電力公司所有,該集團為美國最大的核電業者,發電量約占美國核電業的20%。美國核電業為了削減成本,外包裝填核燃料已行之有年。

早在20203月全美單日確診人數已近20,000人。艾索倫集團在疫情期間大舉自全美各地召集高達1,400名承包商作業人員進利默里克核電廠裝填燃料。然而核電廠內作業空間本就狹窄,許多工作必須數人一同進行,根本無法維持社交距離。

而在承包商人員進入利默里克核電廠裝填燃料前,廠內已有2名工人確診,但艾索倫集團不僅拒絕透露集團旗下的核電廠內究竟有多少人員接受病毒篩檢以及各廠區的實際感染人數,更拒絕提供作業人員疫情期間的個人防護裝備 。

賓州當地日報《水星》(the Mercury指出, 廠內工人和承包商勞工因直接暴露於群聚感染風險,日日耽驚受怕。更可惡的是,艾索倫集團利用前文所述疫情期間工時規定,強迫工人超時工作。一般而言,美國核電廠裝填燃料通常耗時4週。該集團網站顯示,利默里克核電廠作業完成日期為2020413日。不僅只16天就完成工作,並創下業界紀錄

不過當地報導揭露,至202047日廠內至少已有5人受到染感包商作業人員直言,在作業時忐忑不安,收工後「 已把所有東西都丟進洗衣機。自己也洗了三、四次澡,還是覺得不乾淨。另一名受訪工人更怒斥「 核電廠就是病毒溫床和糞坑」。

美國工人沒錢、失業就沒資格生病

想要理解核電產業基層工人的耽憂和憤懣,就必須明白有工作,卻無法負擔醫療費用是美國的常態。美國是全球工業先進國家中唯一一個欠缺全民健保的國家。2019年時美國人均醫療費用已高達近11,072美金此一費用遠高於經合組織(OECD)會員國平均值( 4,224美元)以及日本( 4,823美元 )、英國( 美金4,653 美元)、加拿大(5,418美元 )、澳洲( 美金5,187美元)等國家的人均醫療費用。

美國人民雖然付出高額的醫療費用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的調查卻顯示, 自1990年至2008年期間,相較其他工業先進國家,美國人在平均餘命持續墊底。在嬰兒死亡率、未成年懷孕、性傳染病、愛滋病、肥胖症、糖尿病、心肺臟疾病、藥物濫用等問題則是遙遙領先。

若美國民眾付出11,000美金能就買回健康,表示經濟狀況並不差。不過對底層美國人民而言,享有醫藥護理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聯邦準備理事會於 2020 5 月所發佈的報告指陳,美國有三成人口從事零工經濟。約有17%的美國成年人無法全額支付當月支出。除了前述17%人口,尚有另外12%因所得過低, 難有存款,在遭遇因緊急事故所衍生的費用時,即使額外支出只有區區400美金,卻完全無力付擔。這表示美國約有3成成年人無力負擔因緊急狀況而衍生的額外支出400美金。此外,超過25%的美國成年人會因為欠缺經濟能力,故而放棄必要的醫療措施

在美國,叫救護車的費用至少是450美元起跳,而使用車內各項設備與載運里程則要另外計價。簡言之,如果核能產業基層勞工面臨新冠病毒感染所衍生的救護車、住院、醫療、護理費用,可能就得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我們只見核能集團以避免疫情擴散為名,規避官方派員稽核,卻對數以千計工人暴露於群聚感染風險無動於衷,業界更為加劇地剝削基層工人而自鳴得意。

核能產業惟利是圖,以人命餵養核電

讀者或許還有印象,20204月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有超過百名士兵感染新冠病毒。艦長克羅澤 (Brett Crozier)上校立即請求美國海軍讓全體官兵下船接受病毒篩檢、隔離與治療,以保全人員。他力陳,「士兵就是艦上的寶貴資產,應該妥善照顧。既非戰時,就不該犠牲士兵。 」

相較於艦長視士兵如資產,艾索倫集團顯然視基層產業工人如草芥。當動員全美各地1,400名工人於疫情中同時進入單一核電廠裝填燃料的情況接續在美國發生,此時我們必須質問,既非核災,核能集團為何非要犠牲產業基層工人?

核能產業在時疫中對廠內人命尚且不以為意,我們又要如何期待業者關注核安和廠外民眾在核電廠內部或外部事故,暴露於輻射災害的處境?當核管會、核能產業要以人命為代價支持核能時,核能產業基層工人是否只剩下選擇貧病交迫的自由

試問,若產業工人因感染病毒失能、死亡 ,而核電廠在疫情期間再遇內部或外部災害,民眾此時該往何處疏散,何處安置,才能既逃離輻射污染又避免群聚感染?

核災就是人禍,核能產業如何因應天災?

當然有人認為,美國核能產業欠缺應付疫情的經驗,僅以疫情一事臧否界業並不恰當。以下我們接續探討,核能產業如何因應極端氣候和天災?前文所述為追求獲利不惜以人命為代價是否反映出核能產業的真實樣貌?

早在2006年日本眾議院議員吉井英勝已於質詢時指出,日本核電廠欠缺海嘯對策,一旦發生重大海嘯,核電廠喪失電力,冷卻系統無法為反應爐持續供水,便會發生爐心熔燬的核災。之後,他多次質詢此事,但日本政府卻一再漠視災害。

然而福島第一核電廠所經歷的災害並非特例。核電廠必須臨海或沿河而建,以利用海水或河水冷卻反應爐機組,所以核電廠不免會遭遇地震、海嘯、風暴潮、洪災等自然災害。英國氣候變遷調查網站Carbon Brief 所製作的全球核電廠地圖顯示,核電廠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又名為火環帶)向來是產業界興建核電廠的常態。火環帶是指全長約40,000公里,圍繞太平洋,常有地震、火山爆發的地區。日本所擁有的核電廠皆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並無例外。

圖片來源David Hall,本圖片為公有領域著作。

上圖橘色連續部分為太平洋火環帶示意圖。

既然太平洋地區的核電廠大多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這也包括臺灣,而原能會又視美國核管會為圭表,這裡就有必要檢視全球最大的核電國家是如何因應災害。

美國核管會淪為核能產業的橡皮圖章

福島核災發生後,美國核管會旋即成立專案組,要以福島為鑑,全面檢討美國核安問題。專案組專家在2011712日的報告中明確主張,全美核電廠必須以符合現今知識與分析方法的方式,重新評估地震、水災危害。該等核電廠在必要時更新設計基準、結構、系統與組件以防止災害。此外,核電廠應就超出設計基準的地震、海嘯等災害,提升因應對策。

美國核管會,要求業者計算核電廠遭受不同災害的風險,並比較該等風險與核電廠原始設計後,發現 90%的核電廠面臨至少一種以上災害超出原先設計基準。

然而美國核電業辯稱,與其變更核電廠原有設計因應地震、水災危害,倒不如在掩體內設置幾座移動式緊急柴油發電機、抽水機,以避免核電廠喪失電力,發生爐心熔燬。此即業界所稱的Flex策略。此一策略真正的目的在於使核電廠設計基準、結構、系統與組件一切照舊,業界僅以最節省成本的方式因應地震、洪災、海嘯等超出原先設計基準的外部事故。此一作法與核管會的專家建議完全背道而馳。

經核電業多年的「科學教育」後,核管會於2019124日以32的票數否決專家建議,接受產業觀點。核管會3名委員認為,業界只要依據196070年代地震學、水文學所估算的災害,做好準備即可。

(支持專家建議的)核管會委員貝倫(Jeff Baran)和伯恩斯(Stephen Burns)對此力陳,福島核災後,依據今科學更新核電廠設計基準從而因應自然災害已是各界共識。 貝倫講明了,核管會多數委員的意見不僅與專家建議相左, 更變本加厲地准許業者省略Flex演習。他指出,核管會和核能產業既不採納現今科學知識,提升設計基準,又無演習,所謂的「Flex策略」只是虛有其表的規則(this hollow shell of a rule)。核管會的作法不僅無法提升核能安全,自身也成了產業應付各界批評的遮羞布。伯恩斯認為,核管會漠視核安的立場使得美國在福島核災後,種種提升核安的努力前功盡棄換言之,美日軍工複合體對核安和人命的立場並無明顯差別。

核能產業以沙包、抽水機因應極端氣候

有人會問,類似福島核災的災難是否會於美國發生?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資深研究員史瓦茲(Stephen Schwartz)於2019316日推文指出,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古柏(Cooper)核電廠於同年3月密蘇里河氾濫時,出動人員堆置沙包因應洪患!儘管業者表示核電廠安全無虞,但古柏核電廠所使用的馬克一型沸水反應爐與福島核災爐心熔燬的反應爐正好同型。

馬克一型是美國最常見的反應爐。奇異公司刻意設計用過燃料棒冷卻池(spent fuel pools, SFP )緊臨反應爐壓力槽 (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RPV)。如此一來,業者在取出用過燃料棒置於冷卻池時,不僅移動距離最短,也最省錢。奇異公司的算盤是,若能有效壓低自身興建成本和業者營運成本,則可大幅提高馬克一型反應爐的市占率。然而,當核電廠因內部或外部災害失去電力時,奇異集團與業界包藏禍心、再加上核管會有名無實,民眾想要確保核安,就只能自求多福 。

圖片來源: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the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受核管會委託繪製,該圖屬公有領域著作

馬克一型反應爐示意圖。用過燃料棒冷卻池(SFP )緊臨反應爐槽(RPV)。

古柏核電廠所遇的水患與夕陽產業所採取的省一塊才是賺一塊的立場並非特例。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20116月密蘇里河淹入(內布拉斯加州)卡爾洪堡( Fort Calhoun)核電廠,反應爐危在旦夕的CNN報導影片

美國憂思科學家協會(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前核安主任洛奇鮑姆(Dave Lochbaum)直言,福島核災發生前,日本官方和業界從未視海嘯為核安隱患,有心才能維持核能安全,既對核安不上心, 發生核災根本就是人禍disaster by design

有人會問,美國究竟有多少核電廠如同古柏和卡爾洪堡核電廠一般,只打算以沙包、抽水機、發電機因應極端氣候?彭博社於20194月所發布的調查報導指陳美國有高達54座核電廠至今無法因應洪災,53座核電廠至今無法因應強降雨,25座核電廠欠缺防汛對策,以及19座核電廠無法因應風暴潮。此外,更有19座核電廠同時面臨三個或三個以上超出原始設計基準的風險,並且至今未有對策。,擁核人士要以危如累卵的核電廠因應氣候變遷云云,根本是睜眼說瞎話。

資產階級只從獲利考量疫情與災害中的核電廠

再回到疫情中核電業工人的處境與核能產業、核管會因應地震、海嘯、極端氣候的作法。這些看似天災的不同情境,卻再再顯示相同的社會關係。在面對形態各異的災難時,我們只見核管會竭力就不利於資本積累之事去除管制( deregulate),例如大幅增加彈性工時( 以從工人身上壓榨出更多絕對剩餘價格)、豁免現場實地稽核(以削減無法獲利的固定資本支出),並且朝著有利於資本增殖的方向重新管制( re-regulate), 例如要求以沙包、抽水機、發電機取代升級核電廠設計基準(從而大幅削減無法獲利的固定資本支出)。

此外,我們也看見,如同蒼蠅見血 ,高舉「核能就是科學」大纛的軍工複合體為追求獲利,一再作踐不利於資本積累的科學及知識。經濟學者傅利曼 (Milton Friedman) 曾說,「許多人希望政府保護消費者。但保護消費者免受政府侵害才更為迫切。」對核能產業而言,獲利才是王道,再多科學、環境、社會、公衛、職業安全等考量都不重要 。這也是核能產業為何得以疫情為由,不受實地稽核和工時限制,卻可以坐視工人摩肩接踵、染病和死亡。又為何業者和核管會在面對超出核電廠設計基準的災害時,執意使核電廠因陋就簡,即使廠區周圍數十公里的居民在核災中必然首當其衝。

至於民眾在發生疫情與核災等多重災害時,又要如何疏散、安置,才能遠離輻射污染和避免群聚染感?美國能源部、核管會、核能產業對此並無答案,因為資產階級從不考慮這種不利於資本積累的應變計畫。不過當權者早已準備好要求人民在「『天災』 中自助人助」的18套劇本,以確保「消費者免受政府侵害」。正如英國資產階級代表柴契爾夫人所言,「照顧自己是自身的責任」、「社會根本不存在。別把自己的問題丟給社會。」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ychou2003&aid=15569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