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眷戀 徘徊遲遲
2011/10/12 12:14:27瀏覽208|回應1|推薦11

商姊

我寫過好幾次mail給妳

 去年中秋時一次   過年前一次   近日妳備藥又回函一次 

但是   妳回給我mail的字裡行間    都說無音訊

 這讓我十分納悶  難道信被攔截了麼?

記得 2009年川震義診回來  給災區的孩子們寫信寄文具

都要先手機確認  但是mail這種穿越冰冷電腦時空的訊息

似乎總莫名其妙  便無蹤影

關於這疑惑   我打了電話給婉妮

婉妮要我用msn   但是妳知道我沒用msn

那就像妳有看我的部落格   卻無法回應一樣 

人是容易習慣的

妳提到婉妮說我瘦了許多的事

我想是婉妮太久沒見我的緣故   我覺得還好   並沒有像婉妮說的瘦很多

 

三年半的光景   妳陪王伯伯回青島老家去定居

那是醞釀很久的夢想   在那個王伯伯充滿兒時回憶的地方

相信那份恬靜的晚年生活    將會充滿詩意

常想起妳追憶與王伯伯愛情長跑那一段  其實就與你突然消失國境

再得知妳的消息  竟已在彼岸多時一般的訝然結局  妳信上寫著: 

「忙碌的日子裡也沒稍停的想妳站在藥局,梳著兩根辮子,

甜甜的笑容,把妳的愛和關懷灑向樟新里的老小。

這位菩薩有時候有一點點駝背坐在電腦桌前

不論再用功或是吃飯都一副很認真的態度!

沒看見妳在鋼琴前的浪漫神采倒是有點遺憾。

來到此地安家心裡有太多的複雜情緒,感嘆生命不是為自己而活,

更感覺個人生命的渺小和為不足道,

人生八苦已清楚在生活中呈現。

哀樂中年感謝有佛法的滋潤和依靠,

面對自己和家人真有歲月如白駒,如過隙。

這裡環境優雅安靜,大片綠地,整日陽光普照,空氣清新,湛藍的天空,

很像妳傳給過我的希臘。

靠海的城市總是有著美麗的天空,也像我曾經住過的洛杉磯。

此刻氣溫在攝氏零下二度室外依舊艷陽高照呢!

期待能有機會邀請妳放下手邊的忙碌歇息一 下,

這裡是你度假的好地方,有一個人工湖 有天鵝

野鴨鴛鴦,還有妳認識的兩個老人。」

 

想念有時是暫時麻醉在現實的忙碌裡

等妳輕輕撥開了那模糊的一角 

才了解那一份真情    是那麼的深   那麼的長

 

台灣現實的各方面都不如以往    不過

對於力行儉樸生活的我而言    不是什麼大問題 

咱家的弟弟們雖然經常還是需要某些資助

也都是後輩子孫求學的支用而已

看著孩子們都   懂事   明理   有禮貌   快樂   認真學習中成長

那份喜悅    卻是金錢買不到的

出版業不管在台灣或是在大陸   景氣都十分蕭條

朋友出版社那邊也面臨承先啟後的困頓中

 

 商大姊前陣子打過一通電話給我 

她說腳又痛又麻    我想是因為癌細胞的轉移

我幫她轉介給TIMA的好友但依然得不到良好改善

商大姊說:

「自己身上的痛 誰都無法取代和了解   那就是自己的罪與受」

 對於無法幫上商大姊一點忙    這事常讓我深感歉疚

之後  又驟聞令堂於老家先逝  不久商大姊也跟著走了

但因為某些因素  妳都無法回台來探視送親

想到那份椎心刺骨的痛楚

 我一顆心像妳的一樣  血淋淋不知如何自處

世事總匆匆  但都將漸漸止息而眠   願不再罣礙

 時序已繞至微寒的冬日   依然微溫

妳提到佛法  近幾年才知道其實幾位相熟的朋友都是皈依了的

董大哥法號「德碩」 李居世法號「慈賢」

善智法號「戒雅」  妳是「本唯」  我是「常粲」

最有趣的是曹姊  叫「寬平」....每次一打開電腦就想起她

商姊  過往有淚有笑  一路無太多猶豫

如風輕輕拂過地球的表面  有些眷戀  徘徊遲遲

妳寄來的照片裡  寧靜的青島  湖面上的鴛鴦三三兩兩的悠游

想像妳與王伯伯手攜手一起漫步的景色  很羨慕

願有朝一日  也與妳湖邊散步   共掬一輪清月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su20100507&aid=5730122

 回應文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想我能瞭解 那樣漫長及深刻的 想念
2011/10/12 22:01
susu  一樣  今天一切可好嗎?

讀妳的信函 不知為何  感覺總不似出於鍵盤滑動感  
我彷彿讀著徐志摩文集裡  他寫給好友那樣如出一轍的感動
一直有種錯覺  直感用手書寫的信函  總能將內心的情感表露無疑
現在我清楚了 
其實  並不在那繕寫的工具  終究  是那情感的表露
這封信  是寫給好友的是嗎   還是令我很動容

說真的  我和朋友的書信往返  總是很家常的  甚至可以說"亂寫一通"
見妳與好友的信函 總感到那樣的不同
妳的最後那段文字  讓我有那樣友伴終究離散各方之感
人生  常被我自己描繪的陰暗無望 然而轉換於妳  卻是這樣不同的心情 
那是  雖不完美  卻仍是感恩與期盼的藍天
我喜歡  經由妳的文字   傳達給我這樣的溫暖..........
謝謝妳!!

PS"原來SUSU有著那樣的家學淵源
     是的  我好像曾從妳的文裡  有妳與日本連結的記憶
     妳常放的日文歌曲  我也非常喜歡
     我自己很喜歡日籍作家的著作  不過  讀得不多
     我是很會羨慕別人才華的人喔 
     文字 繪圖  日文  陶藝  鋼琴  ......
     我真的很佩服妳呀   susu 
    
    
「susu」(susu20100507) 於 2011-10-12 23:20 回覆:
Dear WEI,
兒時最常聽母親對著爺爺說:「お父さん,ご飯を食べるよ...」
以前的年代,尤其是我們那種四合院的大家庭,日式教育體制下的,
都是以男性為主,爺爺和父執輩先於餐桌上進食,小孩端到一邊去,
母親和嬸執輩的最後進食。
我兒時最喜歡吃魚眼珠,如今知道魚眼珠含DHA最多,爺爺每次都會夾給我。
我受那樣的家庭教育似乎淵源甚深。
我真是甚麼都只會一點點哩!不過,夠用就好。
我一點也不認為WEI是亂寫一通,比如妳說妳的文字不好,
那就與欣賞畫圖一般,有 人喜歡梵谷;有人喜歡莫內,...
各有偏好而已吧!
我又要開始忙下一本書了,UDN可能又要寫寫停停了,
但只要有空,就會上來看看妳。再聊喔,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