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西部歌王「王洛賓」傳奇老歌
2012/01/17 03:27:26瀏覽830|回應0|推薦0



關於王洛賓的故事,維基百科這樣記載

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北京出生,原名王榮庭,曾用名艾依尼丁,中國作曲家和民族音樂學家。

王洛賓出生於北平東城牛角灣藝華胡同,他於1930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1934年因家貧無力支撐而辍學,受聘於扶輪中學擔任音樂教師,1937年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1938年赴新疆,參加蘭州抗戰劇團,1941年因被懷疑是「共黨分子」被捕入獄,受嚴刑拷打,1944年出獄,在青海任中學教員。

1949年,王洛賓在西寧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隨部隊進入新疆,任職於新疆軍區政治部歌舞團。因蘭州抗戰劇團當時是從屬於國軍的,被指控為馬步芳的音樂教官,1960年被捕入獄,長達15年,1975年出獄,到處流浪打工,1979年平反。任職於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創作組,1988年獲勝利功勳榮譽章,晚年寓居烏魯木齊,1996年病逝於烏魯木齊。

王洛賓自1937年就開始搜集、整理、編寫、出版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歌,這些歌曲以新疆民歌的名義被許多中國人傳唱,影響廣泛,直到1983年才由甘肅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洛賓歌曲集》,被譽為「西部歌王」,晚年和台灣作家三毛交往甚深。

主要作品

王洛賓搜集整理和編寫了很多西北地區的民歌,其中主要作品有:
《康定情歌》
《青春舞曲》
《阿拉木汗》
《永隔一江水》
《達坂城的姑娘》
《在那遙遠的地方》
《半個月亮爬上來》
《掀起你的蓋頭來》
《在銀色的月光下》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百度百科這樣記載

王洛賓(1913~1996)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籍貫北京。193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他1938年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後,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從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間曾先後兩次入獄達十八年之久),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

有「西部歌王」之稱,1934年期間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1937年11月在山西參加由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後受西北戰地服務團委派,前往蘭州等地做喚起民衆的工作。1938年5月在蘭州參加「西北戰劇團」,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隨軍進入新疆。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部宣傳部文藝科副科長、新疆軍區政治部文藝科科長、新疆軍區歌舞團音樂創作員、新疆軍區歌舞團藝術顧問等職。1988年6月離職休養(藝術一級,文藝六級)。1988年9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獎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3月14日在軍區總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3歲。

他一生創作歌劇七部,搜集、整理、創作歌曲1 000餘首,出版歌曲集六冊。

他的作品多以情歌為主。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並且榮獲國家頒發的「金唱片特別創作獎」;《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蓋頭來》《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瑪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銀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國內外廣為流傳,已成為中華音樂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為表彰他為20世紀中華音樂傳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7月授予他「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

藝術生涯
  
1913年12月28日生於北京門頭溝區一個農民家庭。
1931年畢業於北京通州潞河中學。
1934年就讀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在北京鐵路扶輪中學任音樂教員。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前往山西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洗衣歌》等抗日歌曲。同年與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女友羅姗(杜明遠)結婚。
  
1938年在蘭州參加「西北抗戰劇團」,前往甘肅、青海各地宣傳抗日。改編《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麗》等民歌。
  
1939年在青海創作、改編《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等民歌。
  
1940年在西寧任音樂教育工作,負責組建「青海兒童抗戰劇團」,創作歌舞劇《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進行曲》等抗戰歌曲。
  
1941年春天前往蘭州與妻子羅姗解除婚約。之後被蘭州反動當局以「共産黨嫌疑」罪名逮捕,關押在蘭州城北大沙溝監獄,苦獄三年。在獄中創作《蠶豆謠》、《我愛我的牢房》、《睡在戈壁灘上》等二十餘首囚歌。
  
1944年5月經多方營救出獄,回到青海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改編《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
  
1945年與妻子黃玉蘭在西寧農村結婚,之後生育三子, 1951年冬天黃玉蘭在北京病逝。
  
1949年9月在西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進軍新疆,時任一野一兵團政治部文藝科長,在張掖與王震將軍共同創作合唱歌曲《凱歌進新疆》。12月任新疆軍區文藝科長,編譯《蘇聯最新歌曲集》,改編《哪裏來的駱駝隊》、《我不願擦去鞋上的泥》、《在銀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1952年在南疆喀什二軍文工團任音樂教員、創作員。改編《沙棗兒花香》、《圓圓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數十首民歌。
  
1957年調任新疆軍區文工團音樂教員、創作員。參與創作歌劇《戰鬥的歷程》、《無人村》。
  
1958年參與創作歌劇《兩代人》和音樂話劇《步步跟著毛主席》,同年被評選為全軍先進文藝工作者。
  
1960年在新疆因莫須有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20年。關押獄中。
  
1962年被假釋出獄,回原單位帶罪服務,任音樂教員、創作員。改編《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陽》、《天上的雲》等數十首民歌。
  
1965年被押回獄中繼續服刑10年。先後在獄中搜集改編《哈來龍》、《離別》、《阿頓江》、《高高的白楊》、《薩阿黛》等數十首民歌。
  
1975年刑滿出獄。在政治上繼續被管制,在生活極度困難時改編《我願變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熱淚把我的手背燙傷》等數十首民歌。
  
1978年為新疆工一師文藝宣傳隊創作歌劇《托木爾的百靈》。
  
1979年應蘭州軍區政委肖華將軍邀請前往蘭州為戰鬥歌舞團創作歌劇《帶血的項鏈》進京參加國慶30周年彙演,獲文化部頒發創作二等獎。
  
1980年為烏魯木齊市文工團創作歌劇《奴隸的愛情》。新華社為他發表內參「披露老音樂家王洛賓的困境」的文章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
  
1981年新疆軍區召開平反大會,為他恢復名譽和軍籍,69歲的王洛賓終於重新穿上了軍裝,任新疆軍區文工團藝術顧問。
  
1986年11月新疆軍區政治部、新疆音樂家協會聯合為他舉辦《人民音樂家王洛賓作品音樂會》,首次向社會全面介紹他的音樂作品,並且授予他「人民音樂家」這一光榮稱號。新疆人民出版社為他出版英漢對照《在那遙遠的地方》、《絲路情歌》歌曲集。
  
1996年3月14日因患膽囊腺癌在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去世,享年83歲。20日王洛賓追悼大會在烏魯木齊市舉行,新疆自治區、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及社會各界1500多人參加,國內外社會團體及知名人士發來唁電、唁函500件,送花圈200多個,沈痛哀悼王洛賓先生。
  
1996年6月王洛賓墓碑落成暨骨灰安放儀式在北京金山陵園舉行,首都各界人士及駐軍代表500多人參加。國內演藝界及海外華僑紛紛舉辦「王洛賓作品音樂會」緬懷這位不朽的音樂家。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6039286